高考作文我们应准备什么?

作者:秦皇岛市抚宁县第六中学 张志恒|  时间:2004/8/13 19:51: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08
  高考语文40%考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文这部分的复习和准备非常重要。
  话题作文:高考作文首选题型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型以话题作文为主,高考作文题的变革对全国的语文教学很有影响,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作文命题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变革措施,现在从社会反映来看,影响比较好。好处在于,一是突破了应试作文的模式,再一个是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的话题都有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话题一出来,激活了高中生对生活的关注。如2001年的“诚信”,考生面对诚信问题就得联系到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些有违诚信的现象,考生乃至在校生就会对社会、生活备加关注。
   我们把话题作文和以前的材料作文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话题作文也是材料作文,但现在的话题作文和以前的材料作文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材料作文,年年要分析材料、提出看法,形成了一个模式,每个人都这么写,那就出现八股文,走进死胡同了,作文的生动活泼、创造性等都谈不到了。这个模式必须要冲破,这也正是话题作文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这个材料不需要你去分析,命题用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比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命题前给了一段材料,是有关记忆移植研究的,提到记忆移植也许不会成功,也许能够做到。于是提出了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果没有这个材料的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会让考生感到莫名其妙,没头没尾怎么出来这么一个话题呀?这样的话题作文就能按材料作文“引、提、联、结”的要求来做了,这样的话题作文记叙可以,议论可以,编故事可以,写童话可以,编剧本也可以,没有文体限制,特别是2000年,文体全不限了,题目自己拟,更加自由了,考生更加有发挥的余地了。当然,我们最后确定的主题仍不应完全脱离材料,否则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话题作文对于我们来说,一些约束解除了,只要围绕命题所给话题写想法就可以了,有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在作文里体现出来考生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就可以了,约束比较少,自由度大,发挥的余地更多,2001年高考的几篇优秀作文:《赤兔之死》、《朱贵开店》、《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等,都是别开生面,很有才华的文章。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既然话题作文只要写由话题引出的想法即可,那么想起什么就写什么,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话题作文的审题还是很重要的。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作文出错的情况这几年都是常见的。比如:
  ①2002年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个别同学正是因为忽略了“心灵”的限制,而把文章写的大俗。
  ②2001年话题是“诚信”,有的考生误把“诚”解释为“忠诚”,“信”理解成“信任”,那就和“诚信”的本义“诚实守信用”有了很大差距,按照这个理解写出来的作文就偏题了。
  ③还有的考生把所给话题材料作为作文的内容去写,比如2000年话题作文所给材料是四个图形,其实考生不用管具体图形,话题材料只是从图形说明“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考生就只在图形当中作文章,分析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等,这都属于审题不当。
  另外,审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构思的过程,题目审不好,有时候材料也用不好,似是而非的情况也相当多,比如2001年考“诚信”,发现这样的作文——老师问“我”:“作业是自己做的吗?你检查了没有?”学生回答:“我自己做的,我检查过了。”但是老师好像不相信“我”真的检查了,就说你到老师办公室去,写100个“诚”,再写100个“信”字,然后再写100个“人”字——这个材料用了有什么意义呢?最多只说明老师体罚学生。对那篇作文表达的内容没实际意义,这个考生以为有一个“诚”字,有一个“信”字,就都有了,可实际上和题没关系。但是也有比较好的,比如有的作文写道:南方航空公司为了遵守承诺,在大年初一只有一个乘客的情况下,飞机还照样起飞。这个材料就很能说明“诚信”的意义了,他知道“诚信”指的是什么,材料就用得更典型,也更能说明问题。
  面对高考我们必须认识到:作文备考材料的最佳状态是与现实热点问题“无缝链接”。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大家不难发现文章中出现了好多从传统文化中找材料的,比如《赤兔之死》等,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并不等于要求考生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阅读或素质的培养,尤其用古白话、文言文写作现在是不提倡的。
  那么我们要准备的热点问题包括哪些呢——与这一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息息相关的方面,关于自己成长,关于品德学识修养,怎么样做人等等。从命题上来考虑,要结合现实,有时代性,有思想性。
  作文有时候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当时就强调想象联想能力,所以题目要求考生大胆想象,而我们思维不活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2001年的“诚信”与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有所限定,似乎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不太一致,然而思维的开阔性和象想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定向性、聚合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要求。两者都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这样的考题依然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