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评点:江苏2006年语文卷稳健平和
作者:于树华 时间:2006/6/7 21:39: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5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栟茶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于树华老师说,今天上午第一堂语文考试,学生答题感觉良好。江苏语文试卷素来以稳健平和、底蕴丰厚见长,今年再一次彰显了这一特色。Ⅰ卷30分,10道题。第一大题4道小题,分别是拼音、错别字、词语、病句。其中拼音考的是多音字,体现了“常用”“易错”的特点。
错别字也体现这一特点。词语题把近义词和成语结合起来出题,体现了“有所创新”的精神。这些基础知识在大量的考试复习资料中都出现过,学生肯定不会感到陌生。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史考证类文章。这类文章以往在试卷中出现过,但不是主流。主流是科技说明文。江苏试卷选文史类文章,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各类文章,而且江苏省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阅读部分的要求也作了调整,所以江苏卷选文由科技文转为社科文是完全正常的。
文言文是选自《宋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相比较而言,史传文比较浅易。对学生而言,体现了命题者比较人性化的一面。Ⅱ卷占120分,整体结构和江苏平时模拟试卷基本一致。大阅读题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学性比较强的散文。第六大题一是扩写,二是仿写,三是修改一篇导游解说词。导游解说词是今年出现的新题型。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教务处主任张广银老师分析认为,今年整个试卷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基础知识维持了稳定性,反映了高考语文改革循序渐进的特点,也传达出信息,考生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回归基础,注重积累。二,今年试卷体现了方法立意和能力立意两者兼顾,主要体现在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题上。语言表达题将语言技能的要求上升到文化内涵的把握。三,今年的作文沿袭了话题作文样式,对考生要求的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还有内容及思想上的创新,必须反映出创新的思维导向。而不允许写诗歌,强调的是文本意识和问题意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