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备课,分解施教

作者:江苏洪泽中学 贾海金  时间:2006/2/9 21:39: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29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备课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进入实践阶段,各种特色的语文教材也纷纷出台。我手上的这套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就与传统教材风格迥异,而我觉得其最大的特色是课文的编排体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不同于传统以单元为体系、以知识点为线索进行选文。而是以专题统摄课文,打破时代、文体和国别等界限,根据专题,把多种样式的学习材料(如选文、图片等)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必然带来我们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这里,笔者以模块一的第二个专题为例与诸同仁探讨:
  这个专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下分三个板块“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板块下共选入四篇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师说》和《贵在一个“新”字》。既然教科书是以人文话题统领选文,那我觉得我们就不能像以往那样一课一课的备课了。首先要以专题为单位,研究这个人文话题和选文的关系,进行整合备课。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专题,编者是要学生明白读书学习的意义,因为这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确实,很多人至今也不明白读书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为获得知识,这太肤浅。有知识不代表有文化,有文化不代表有修养,马加爵缺的绝不是知识,是修养。所以这个人文话题对于即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高中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而读书同时又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就有这样一种整体思维,话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那么这个途径是什么?瑞士的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是读书学习。那如何读书学习呢?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要用心专一;除了这些自身的修为外,韩愈在《师说》中又告诉我们还要善于从师而学。那么无论是自学还是从师而学,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王梓坤说《贵在一个“新”字》。正如这个专题的呈现方式“问题探究”,话题与板块与选文之间正是一个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又互相照应的整体。在这样的整体思维指导下再进行选文的分解备课,才能更准确的设定目标和选准侧重点。
  当然,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在分解备课时也要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的具体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专题不仅统摄选文,同时每个专题后的写作实践也都随相关专题内容而设计。比如“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后的三个作文的选题,“我的读书故事”、“读书的苦乐之境”直接扣着专题,第三题让学生为自己起一个“字”,并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读书思考的过程,这个“原因”就是学生人生志趣的表达,这种写作不也正是一种获得修养的途径吗?
  由此,新教材的这种以专题整合语文教学的模式可见一斑,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培养目标融合在一个立体的块中,这与传统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编排体系迥然不同。因此,这必将带来我们备课方式的革命。
  联系方式:江苏省洪泽县中学语文组223100
  电话:0517—7263215
  E-mail:sea7767@tom.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