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丁磊、马化腾,企业界大咖代表众议教育热点
作者:不详 时间:2018/3/7 19:57:10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298
教育不仅仅属于学校和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将目光投在了这条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上。俞敏洪、丁磊、马化腾,作为教育及互联网行业巨头,对于学生减负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问题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俞敏洪回应四部委整顿校外培训,“反对超常教育”
关键词:反对超前教育、关注教师私自代课、改革考试体制
日前四部委联合下发“减负”通知,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整顿民办培训领域是有必要的,我认为民办培训是中国公立教育的良好补充,对于学生自信心提升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我反对超常教育、超前教育、难题教育,让5、6岁的孩子学15岁的东西我是最不“感冒”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一棵树一样,是有时间段的。施大量化肥树可以长得很快,但是最后可能是病态的,这也是中国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差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非常高,但是全球前一百位数学家美国占据了八、九十位,这证明我们超前的数学教育其实是无效的。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首先要下降教育的难度,其次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教育、全面发展,因此关于教育的减负问题是一个大话题。所以整顿培训机构的超前教育增加学生负担的教育,这是对的。
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培训机构的安全问题、培训机构跑路问题,再加上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些都非做不可。同时也应该关注公立学校老师私自代课问题,他们不在课堂上讲重要内容,这是对学校学生严重不公平的现象。
对于考试来说,中国的考试体制也要有所变革,比如幼升小、小升初考试,要100%取消,任何一个学校这样做都应该收到严厉惩罚。至于中考怎样考能更加合理,我们还应该进行思考。高考对于中国教育的教育公平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只不过在如何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素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丁磊: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不搞学区房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大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支持、探索教育技术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在《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信息化改革,深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的提案》中提议,促进中小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平台共享,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支持。
接受采访时丁磊提到“小学5年,我换了3个小学。而我考上的中学,在过去20年是没人考上过大学的,你想我的压力有多大?我爸爸是大学生,儿子没有考上大学基本就完了。到我大女儿读书时,为了学区房,我租了5年的房子住。”丁磊称,但互联网会改变这一现状。
“优质的教育资源肯定集中在大城市里的极少数几个学校里。让这些老师上课的课件、课程模式无地域的推广,让三线、四线、五线的小朋友不用到城市里搞学区房,也可以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觉得现在这是可行的。”丁磊认为,中小学精品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跨越地域等因素,拥有接受同样教育的机会。
“今天的小组讨论中,有个委员提到配备乡村教师问题,我觉得这是配备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问题。”丁磊认为,应该通过技术手段让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像大城市学生一样获得学习的机会,“政府应该在教育技术手段上做更多的探索,现在的教育模式还很传统,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和创新”。
丁磊建议国家应该在教育科技方面多研究、多投入,包括用游戏的方法去引导儿童教育,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精品教育课程手段等。
马化腾:提高青少年科学教育,加强网络素养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加强科学教育、推动网络素养进德育课、鼓励企业开放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年的议案中涉及内容包括关于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的建议。
“我的青少年时代,我的理想就是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但你看现在的孩子,想成为科学家的不多了,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多。”马化腾表示,在网络与现实融为一体的趋势下,青少年网络素养对网络的运行秩序、问题解决,甚至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马化腾在书面建议中提出,引导设立“青少年科学发展”专项基金,培养一大批懂科学、爱科学、教科学的专业科学教育者,以及了解网络、了解儿童的专业人士,提升科学教育与网络素养培养水平;加强科研机构、儿童网络教育研究机构与基础教育体系互动,推动网络素养进入中小学德育课。
马化腾认为,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培养对下一代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教育培养的是才,决定数字一代的创新能力;网络素养强调德,在网络与现实融为一体的趋势下,青少年网络素养对网络的运行秩序、问题解决,甚至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青少年科学教育与网络素养培养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如青少年缺乏对科学事业的向往和追求;科学教育与网络素养的基础研究、师资、高品质教学内容都非常匮乏;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缺乏接触科学的渠道,对于网络素养更是知之甚少。
马化腾建议,当务之急是在基础教育层面加强和提高青少年科学教育,同时推动网络素养进入中小学基础德育课程,并引导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他还建议,加强跨界联动,鼓励各方社会力量深入参与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培养。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放自身资源,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并完善学生到科研机构、企业学习实践的机制;各级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少年宫等机构也应当主动创新,成为打造和承载优秀课程的基地,与义务教育体系形成有机结合。在网络素养相关领域,当前要加强基础研究,形成完善的认识网络、运用网络、规范网络行为习惯的基础体系。
他还建议,建立“云端实验室”平台和区域性科技馆,系统引入第三方社会优质资源,鼓励和引导结伴帮扶,解决偏远地区科教资源匮乏问题。同时,积极鼓励新兴科技与创新教学方式的运用。
将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影视、游戏等文化形态融合,开发出更丰富、互动性更强的教育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鼓励探索跨学科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举办科技创意大赛、网络编程大赛等活动,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帮助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正确使用互联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