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初探——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郭洪安|  时间:2004/5/23 9:25: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96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破不立,破,立也就在其中了”。在语文素质教育中也要讲“破”与“立”的辨证关系,通过“立”来更新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语文创新教育,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陶本一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家指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完全可以围绕创新三层次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就是坚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以语文创新教育为主要途径和方法,重在语文教育实践探索,贵在创新和可以持续发展。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善于思考质疑、联想想象、知识交流积累,扎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语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达到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开展语文活动和强化语言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语文、用语文以及发现、重组、和创新实践语文的基本目的。同时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品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体现语文的工具、人文、育人、艺术等性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后面简称《课标》)规定“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贯彻执行《课标》,在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无疑要较好地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活力,较好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其他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本身就是活的“教材”和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成分,学生群体也是教育教学资源成分,充分地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导向,坚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和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目的不应该局限在课前的教案规定之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延伸或改变;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科书范围,既要重视跨学科之间知识联系的教学处理,也要联系并适当选择现代社会信息;教学形式不局限于课堂40分钟,可以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时间可以延长或缩短。
  ——教学过程的创新活力体现在:教师教得主动灵活,有创造性;学生学得自主活跃,有探究性。创新活力还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灵活体现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要坚持灵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民主交流,知识积累,训练提高,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按《课标》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案要坚持“三个维度”综合设计:第一维度是知识、能力、过程;第二维度是方法、情感、态度;第三维度是道德、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重视各个学段目标的完成以及学段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最终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坚持语文创新教育思想,致力于学生主体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学习吸收了“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素质教育新教案》、《‘三段式’思维大课堂》、《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和“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以来的部分成果的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在教学上尽可能达到《课标》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现在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一、语文创新教育设计教案的原则
  (一)三个维度统一,整体发展;(二)三个层次创新,开放灵活;
  (三)自主合作交流,积累应用;(四)学生中心主体,教学互动;
  (五)质疑探究发现,综合构建;(六)联系迁移拓宽,提高素养。
  二、教师在语文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兴趣情感培养,目标指导;(二)三个维度向导,积累引导;
  (三)教学组织实施,训练辅导;(四)互动交流巡导,问题输导;
  (五)探究发现重组,综合诱导;(六)拓宽构建主导,考查评导。
  三、教案的基本框架
  (一)素质目标指导:1、听说写范围和量的目标自主;2、语文活动、语言实践量的目标自主;3、感知、合作、交流方式的目标自主;4、基础知识积累、迁移、拓宽,以及知识的重组和构建量的目标自主;5、品格、思想、价值和理想正确取向的目标自主。
  (二) 三个维度向导:1、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激活过程;2、改进教学方法,培育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3、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培养创新品格: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自主学习内容,合作交流内容,训练拓宽内容,语文活动和语言实践内容以及语文素质综合训练与检测等。                      
  (五)板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和课外学习建议。
语文创新教育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科学的模式?我坚持“在教海中弄潮”,在弄潮中学会弄潮,在实践中认识获得真知,在语文创新教育实践中学会展开语文创新教育,全面完成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2003.8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