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然 缘事析理
关注自然 缘事析理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中学 蔡德岚
【要点释义】
1.经典论说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美国)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美国)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
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除非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弗希特)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毛泽东)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贝尔纳)
2.要点解析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科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是科学,让人类品尝到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所遭遇的惩罚与威胁。科学,究竟是神还是魔?其实,科学只是一个神奇的精灵。人类只有凭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运用科学这把利剑,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科海泛舟”,就是要我们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
《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科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科学是宏大的,也是可感可及的,关键要看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从感性认识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的功利性,鼓励学生区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开掘积累中的科学的记忆,发挥想象构设一个宏远的科学世界。教师精心设计激励与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理解科学,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想象、联想和构建。
3.目标定位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策略初探】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写我们熟悉的生活,陌生化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表达效果。“荒诞变形”就是陌生化手法的一种。荒诞变形法,即借助荒诞不经的人物、情节,在真假、虚实之间反映作者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表达作者深刻思想的一种写作手法。由于其以荒诞表现真实,往往会产生妙趣横生、启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用这种方法来构思,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表面上调侃某个人或某种现象,而实际上是从某种角度肯定这个人或这些现象。其二,大写某个事件或场面的热闹、新奇或荒诞,在引人发笑的背后隐藏着冷峻的思考。
【美文引路】
1. 原文
一只变色苹果
某日。某省。“环保产品与人”展览会场。
展厅里,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水灵灵的无污染黄瓜,金灿灿的高保鲜甜橙,红亮亮的太空西红柿……每件展品下都有相关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该产品的种植、采摘、储存、功用等情况。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在一方宽敞的展台上,一个大得诱人,青得发亮的苹果摆放在突出的位置,美其名曰:“变色苹果”。[点评:点题。]
苹果会变色?参观者满怀好奇,向展台工作人员咨询打听其中的奥秘,却一无所获。[点评:悬念顿起。]
“变色苹果”吊起了人们的胃口。每天,好奇的人们总是争先恐后,蜂拥而上,一睹它的风采。
这不,人群围住了“变色苹果”!只见,苹果大得诱人,那青得发亮的颜色变成了蔚蓝色。“快看呀,这苹果真的变色了!”人群中有人高声叫喊起来。
苹果真会变色?一大群人又蜂拥上来。
苹果会变色!消息不胫而走,传遍整个城市。
参观者络绎不绝。“变色苹果”变着花样改变自己的容颜,今天变紫色,明天变橙色……[点评:行文波澜不惊。]
七八天过去了,这天清早,迫不及待的人们潮水般涌进展厅。“变色苹果”变成了鲜红色。它的外表红润光亮,令人垂涎三尺。“看,这里有关于苹果变色的说明!”有人惊呼!
果然,它旁边矗立着一块高高的解说牌:
产品说明:它原是一个普通的苹果,但在它刚挂在枝头时,它被涂抹了固蒂液,任凭风吹雨打,它都“坚守”枝头。几天后,人们给它注射催长素,它快速生长着。一段时间后,它“喝”了增肥灵,肚子撑得鼓鼓的,果肉肥厚。果香弥漫时,人们用驱虫剂,帮它躲避虫子的啃噬。到了摘果装箱时,人们用防腐保鲜剂给它“洗澡”…… “变色苹果”闪亮登场![点评:解析原因。]
营养成分:“变色苹果”中的固蒂液残留物大量进入人体后,会让人感觉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催长素刺激生长激素加速分泌,容易引发青少年生理发展失衡,导致性早熟;增肥灵促使人体脂肪迅速堆积,使人体臃肿不堪;驱虫剂会损伤脑神经;防腐保鲜剂在人体内存留过多,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人体消化系统瘫痪……
“哇”!人们一哄而散,躲避瘟神似的逃离变色苹果。[点评:令人毛骨悚然。]
“变色苹果”引发的恐惧,在大街小巷蔓延开去……[点评:耐人寻味。]
2.品读
“环保”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一反常规思路,将一个普通苹果荒诞地变形为一个“变色苹果”,夸张地写人们的好奇,调侃地写它如何“闪亮登场”,真实地写它的“营养成分”。然而文章又是表现的现实,处处写苹果,处处写环保,处处写生活。读罢全文,令人唏嘘:如此环保水果,谁敢受用?
我们向来只听说有变色龙,而本文却让人大开眼界,苹果也能变色——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荒诞变形本身不是目的,他的唯一作用就是可以使你要表达的思想更具有冲击力如果作者用普通的写作方法,介绍一只苹果如何生长,生长的过程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有那些伤害,那么就不能如本文一样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让读腻了环保文章的读者半途而废。如此说来,荒诞变形技法的运用就是用咋一看违反常规的现象,用来吊读者的胃口,在读者津津有味的品尝中,咂出文章的本味儿来。但要注意,这种对常轨的违反,一定要和事物本身的特点相契合,做到“荒诞”而不荒唐,“变形”而不变异!
【学情把握】
科学的知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太丰富,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科学有关的信息,并当堂交流。教师也有必要补充一些以弥补学生搜集的内容的广度和种类。这样学生在课下和课上都有搜集信息的机会,教师并注意指导其取舍选择的方法,这样对于写作的选材与思想的深度的加深都有好处。有了内容就不愁加工与创新了。口语交际历来都是如今作文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口语的交际,能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理顺材料的思路,对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另外对于写作的内容不能做过多的限制可以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有关科学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自己和他人的科学小发明,也可以是对科学的思考与反思等等。总之内容只要围绕本次作文的话题展开就可以,关键是学生的表达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内容要科学,真正的达到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导写方案】
A.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地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对此,你也许有所听闻并有深切的体会。身边的哪些现象引发了你的思考?你思考了哪些问题?选择你关注的某种自然现象,请以“科技发展与环境问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运用荒诞变形的方法,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科技发展与环境问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B. 审题123
这是一道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地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器官移植、试管婴儿、人工胰岛素、X射线等等成果为人类的幸福与健康注入了强心剂,但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也对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由此可见,人类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的生态危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消耗化工原料,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是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严重威胁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因此,在写此类话题时,要把握好“科技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偏废。
C. 导写123
1.拟物为人,以日记、报告、病例、庭审记录等形式,写出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科学认识与思考。
2. 联想想象,情节合情合理,“荒诞”而不荒唐,“变形”而不变异。
3.运用夸张、象征等手法,折射现实,寄寓哲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