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架起我们之间的桥梁——关爱学困生教育

作者:王红  时间:2011/7/27 7:36:49  来源:王红 原创  人气:11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曾经这样说过 “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管理好班级,才能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我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个性,注重对学困生思想、行为和生活的理解,相信每一位学困生的力量和价值,多表扬,少批评,和学困生共同分享成果,关心、宽容学困生,并指出学困生的错误,真诚的帮助他们。
  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当今社会,作为学困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爱。老师体贴的话语,真诚的微笑,友好的表情,善意的举动,都是美丽的鲜花;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摩,一点示意,都会在学困生身上形成一股滚滚热浪,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无穷动力。
  来到实验中学,第一次登上自己的三尺讲台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只注重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处于弱势群体所谓“差生”的培养。我发现这种教育方法对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在后来的语文教学中,我没有凭个人的好恶去褒贬学生,也没有把学困生视为 “朽木不可雕”。我更加注重了对学困生自尊心的尊重,不冷落、不歧视他们,更不会体罚他们。相反,我给予他们更多的、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受到在语文学习上人人平等,使他们体会到被关心、被理解的温暖。
  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任何人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机会和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在最大程度上给学困生创造适合他们的平台,让他们认识到,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自已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一位学生很调皮,学习相当的差,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好,任课老师只要说起他都很头痛。我注意观察了他,发现他很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不时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学习动向,促进他不断向前,后来很明显的是他的学习进步了不少,人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表扬比批评的效果更好。对于学困生,我尽量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的激励。就算别人认为某学生一无是处,我也会尽力去挖掘他潜在的点滴优点,并加以激励。激励的效果远比批评好得多。当然,激励,我不仅是表扬,也不止是物质奖励,我还和学困生一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的快乐,以及承担失败的痛苦。让学困生感受到我因他们快乐而快乐,因他们痛苦而痛苦。
  对待学生,我总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师爱。主动关心他们,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还让他们感受到朋友的爱。我作为年轻老师,和学生融为一起,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们所犯下的错误。指出其做错的地方,真诚的帮助他们。我班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异,现在和行动不便的奶奶生活,日子过得相当艰苦。由于生活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性格很古怪,很犟,常常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有一次,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他竟然时不时地和旁边的和同桌讲话,完全不认真听课,我当时真的非常来火,真想去教训他一下,可是我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再加以训斥、指责,以他那样的生活坏境那将会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于是我用谈心的方式去关心他,宽容他。脆弱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的,我真诚和他交流,至此以后他不再那么没有纪律了,在我的课堂上也更加专心听课了。在语文教学中,我尽力做到用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困生,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艰难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充满信心,用不懈的努力和满腔的热忱与学困生沟通,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经常与其家长交流,挖掘他们教育子女的潜力,齐心协力一定能转化学困生。
  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你的学生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你爱你的每一个学生,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我相信,从此,学困生将不复存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一起用爱架起与学生间友谊的桥梁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