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有感
作者:不详 时间:2011/6/28 15:03:28 来源:dyx336转发 人气:452
从6月12—19号的广东高考改卷工作终于结束了,新手的我有幸分到了作文组。在改卷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质疑,各种困惑让我收获颇丰。
今年语文高考的作文是一段导语加上题目——回到原地。一考完,就有学生说作文题目有些莫名。其实,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是无障碍的,写作文很容易,写有深度的好作文不容易。通过评卷组教授的评讲,思路渐渐打开。
一、从导语提供角度我们做了一下思考:
1、起点:分为实虚两种,又可分为直线式的和圆圈式的。
直线式:从大的方面看,改革问题——改革的初衷(目的)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可以审视改革的目的,探究未来的路在何方。从小的方面看,人生之路——曲折和磨难让人被动地回到原地,当然也有主动回到原点的。从这个角度不妨深入思考被动回到原点的原因,如教育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
圆圈式:佛家和哲学家的生死轮回、有无观、有为与无为问题等。如李娜获奖时具有回到原点的心态,下一步是起点,也是原点。
2、 长江的源头:这里主要是指纵向的、虚化的。
我们容易想到历史、文化、道德、精神家园的源头。例如:现在教育呈现出产业化、培
育基地、高考工作等倾向,而它的原点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应回到原点,城市不能忘怀过往的记忆。文化的源头探究,可以结合岭南文化来寻找它的原点。道德回到原点启发我们审视生活,生活本应是安逸祥和,自由自在的。
3、 坐标的中心:这里主要是聚向的、实在的。中心即核心,可写的范围十分广泛,如:
生活的坐标中心是什么?物质还是精神情感?经商的坐标中心是追求最大利益吗?倘若如此,则会重利轻义,食品问题就是例证。市场经济的中心是靠人还是政府?只有人自己能维护,诚信、产品质量、为人民服务等问题都值得深思。
4、 事物的根本:它是无形的、虚化的、抽象的。在这个角度下,人性、文学、写作、
教学、艺术、婚姻、道德、市场经济等都是可写易写的材料。
5、 省略号:表明作文是开放性的,有较大的自由度。
二、从标题上看,没有解读困难。标题有动宾短语构成,包括动词“回到”和名词“原
点”。文章应涵盖“回到”和“原点”,要体现“回到”这个转变过程,又要交代“原点”的内涵,只写一方面的文章是有失偏颇的残缺的,判为四等卷。当然,我们允许学生有所侧重,允许暗合写法,允许正反方向立意,无优劣之分。如果学生写到原点是起点,是回不去的或者写到我们要冲向终点都是有道理的确切立意。
三、从导语和标题的关系上看,导语只是提示,不是要求。学生可以完全离开,但不可离题;可以仅就一点来作文,不要求面面俱到;也可以完全就导语来作文。关键还是在文章本身的思想性上。
四、作文评判的侧重点:这实际上是学生拿高分的亮点。
1、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2、对“回到原点”的生活体验与认识水平。
3、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
4、进行创作性表述的思路和结构能力。
五、具体的评判细节:
主要从内容和表达上来区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字数扣分按照400字以上,每50个字扣1分;400字以内,在20分以下评判;200字以内,在10分以下评判;一两句话,1—2分;只写标题,给1分;全空试卷,给0分。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一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4分封顶。
在一个星期繁忙的评卷过程中,有如下个人体会:
1、考场上并无记叙文得低分,议论文得高分的问题。高分中既有议论文,也有散文和记叙文。只是平常的记叙文拿分比平常的议论文略低,因为不少学生只是在平淡地讲故事,并没有体现一定的思考深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写作能力拔尖的学生不应限制他们的写作文体,因人而异,随其自然,显其所长。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应着重训练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重中之重是对问题的深入认识和敏锐的辨别能力。
2、文章的内容比立意和形式关键。有些学生追求独特的立意,其实只有“骨架”而无“血肉”;有些学生追求华丽的语言,其实是言之无物的;有些学生追求创新性的形式,其实评判时都会取其皮毛,直视血肉,如:对于写诗歌的文章,我们按照实际字数来评判。可以说,写作是借语言工具来展示学生的思考成熟度。
3、学生常犯的错误包括随意捏造名言、常识性错误、材料残缺而说理空洞、抄导语而无主见、编造幼稚的故事、举例长而论述短、事例记忆不准确而张冠李戴、行文思路不集中、文体前后断层、段落长而无层次等。
作文教学重要性不必言说,语文教师能做的是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作文是他们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让他们学会并爱上用作文展示个性,体现思想,真正地离不开写作,爱上写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