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前行——教研暑期培训收获

作者:不详  时间:2011/2/13 16:35:44  来源:tsljm转发  人气:5406
  2010年7月20--29日,开平教育局沙志利局长带领由教育局中小教研全体成员和124名区“三名”培养对象组成暑期培训团队,来到美丽的北方名城长春,来到国家重点院校----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集中封闭式培训。几天时间老师们经历了无奈、疲劳、震撼、反思、觉悟、振奋的心理历程,带着充实、满足和满怀的信心,满载而归。
  关注过程,几个“前所未有”:
  第一个前所未有是局领导对此次活动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这次活动是开平区“三名”工程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前期策划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培训课程安排三易其稿才最终确定,为使培训课程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智慧的启迪,让老师们能有最大最切实的收获;住宿餐饮条件等事项由副局长带队组成前期考查组实地考察确定。更前所未有的是,高书记亲自参加在东师大召开的开营仪式,李局长到学习场地慰问老师们,沙志利局长亲自带队参加学习,并和校长老师们吃住在一起,学习讨论在一起。他不是以领导的身份在督查,而是以平等的同伴身份和老师们共同学习,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位学员。这些都体现了我局领导以“三名”工程打造名师团队战略的高瞻远瞩和落实的坚定不移。这些也深深感动着学习班的每一位学员,激发了大家高度的学习热情,8天的时间里老师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笔记认真、作业及时、讨论热烈,交流争先恐后。老师们都有一个心愿:争取以最大的学习收获来感谢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为开平教育服务。
  第二个前所未有是我区中小教研全体教研员全程参加了此次培训。以往教研员多参加学科类培训,且是单独参与,很少能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处于各自为战、重学科知识轻理论提升的状态。这次培训教研员们聆听了东师大教授和长春学校一线校长、教师们的讲座,并且和老师们一起下组讨论,中小教研室也组织了专题交流。教研员们都感到,这次培训是收获最多的一次:一是这次培训聆听了东师大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讲座,如现代学习论与教学、新课程课堂评价与实施、教学教学基本问题等,使教研员在理论层面获得较大提升,也启示我们只有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教学和教研,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二是讲座角度多,既有课堂教学也有校本教研还有班主任工作等等,让教研员们看到了以前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如网络教研的实施策略、班主任工作方法等,也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唯有以人为本的有智慧的教育行为才是有效地,这些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也会起到拓展思路的作用,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相应提高;三是教研员都下到各校的讨论组参与讨论,几天里和一线教师的思想深度碰撞,和老师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了解了更多平时工作所不能得到的信息和启示。
  第三个前所未有是,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共有19为校长、园长参加了本次培训。校长们刚刚安排好本校的假期工作,大多数还没有休息一天,就带领本校学员踏上了长春学习路程。他们和老师们吃住在一起,既要组织老师们学习、讨论,又要照顾老师们的生活。几位老校长也年近半百,却一直参加学习,没有丝毫懈怠。刘宗跃校长已是五十多岁,又身患哮喘病,但输完液就到会场听课,给老师们带了好头,让老师们深受感动。
  第四个前所未有,一百多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参加到暑期培训。参加培训的都是我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们,他们平时在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工作,顾不得自己的身体和家人的生活。假期里又离开
  家人,不能休息。可贵的是老师们没有任何怨言,不讲吃住条件,专心的参加学习。每天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听讲座、小组讨论、全体会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学习有序而紧张。老师们从早学到晚,体力上虽然劳累可心情是愉悦的,精神上的收获让我们忘了疲劳,有时晚上讨论结束时间早就过了,老师们却还停不住话题,作业写起来到十一二点都难以收笔。特别是每天早晨8点到8点半半个小时的分享交流时间,各组代表争先恐后的上台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热烈的场面让人激动不已。看着老师们的表现,我真的感到无比振奋,有这样的老师们,我区的教育一定会更上新台阶。
  关注内容,教研室的几点收获:
  一、以科学的理念审视教育行为。
  在长春的八天时间里,东北师大孔凡哲等七位教授的7场座;王玉娟等五位特级教师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作了《让教育走进心灵、让教育服务社会》等5场讲座。这些讲座从理论高度结合教学实际,引发了教研员深深的思考。
  1. 对三维目标的重新认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古希腊语中,教育意味着“引出”,也就是引出一个人来,是把人的内在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即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心理发展,促进人类智慧的形成。这也就是说,我们从事教育教学最终目的不是教给学生某方面的技能,而是通过技能学习,提高心性和智能,从而成长为有智慧的人,能正确处理个人生存问题和贡献于社会的人。
  至此,我们重新认识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维度”问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个维度的,而不是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通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阶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每一节课都是这个在系统之中的一个有效环节。这样每一节课要达成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牵引,实现一步步的提升,同时又应将每一节课纳入到学生成长的体系中去考虑,关注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行为才会正确。正如教授们所讲,教学要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
  2. 什么是有效教学。
  从王晓英教授的讲座《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中,有效教学不是有效的教而是有效地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s—o----r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才会高效。王晓明教授的《现代学习论与教学》明确了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已有经验、在调控系统的作用下、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硬拼硬灌是一种低级的教育反应,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它将培养素质较低的人,而使成绩平庸。即使是为了中高考,也必须把人真正调动起来。
  我们一直以来所推行的“有效教学”还是更多的关注了教师教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学的效果。东庐中学也罢,洋思中学也罢,或是现在被推崇的成功教育、生命化教育等等理念,也都是立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以达到高效学习目的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还是应该从根本上来思考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高效学习,达到培养能力、历练心智、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有效避免打时间战、体力战、消耗战。
  3.科研是成就名校的必由之路。
  东师大附小是从研究综合实践课切入,实现了附小跨入名校的梦想。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是通过潜能生教育策略研究成为名校,并成就了一批名师。正如黄保国校长所说:“一个课题树立一所名校,培养一批名师、造福众多家庭、成就千百学生。”教育是长远的、缓慢提高的、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教育科研会使我们更好的把握工作方向,接近前沿信息,提高理念水平和实践能力。我区的教科研内容大多还停留在教学内容如何更好的符合中考、教学方式如何达到博闻强识适应考试这一层面,缺乏更高一层次的立足于提高品性与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也还不够清晰,就如同开平镇总校艾晓辉老师发言中的形象比喻:教科研就好比烧开水,烧了喝的更安全卫生,不烧喝凉水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还不清楚用什么烧,为什么总也烧不开,怎样才能烧开。邓涛教授的讲座《教育科研方法》给了我们“每一堂课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共同体的成员”的精神引领,给了我们“教育科研建立于实践经验、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本质就是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指导,教育科研离我们并不遥远,把教育科研当做“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态度,一种精神革命”(李叔同),让教育科研融入日常工作,并从中得到职业乐趣和幸福感,获得职业思想和能力的提升,我们离名师还会有多远呢?
  二、以人性的智慧从事教育事业。
  什么是人性的智慧,第一位是爱,第二位是尊重。
  王淑华老师和王玉娟老师的讲座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王玉娟老师的事迹让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作为一位高中教师,在其他人为高考压力大教学忙不过来而抱怨的时候,她却还能拿出那么多的经历在为学生的成长操劳:①别的班主任接班时手里不过是一张新生名单,可她却要提前做好名单、信息表、座次表、值日表、作息表等大量的准备②班里边的工作他大多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班委会选举啦换座方案啦甚至班刊的赞助和发行,都是学生自己谋划完成,老师智慧在于策划活动的项目帮学生找事做、合理选择人员因材施教、过程中监督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老师是导演,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这可不是班主任会偷懒,她给予学生的是理性的爱,是雄鹰的领航而不是母鸡的刨食育雏。③她带着学生们制定详细的班规,不仅是眼前班级好管理,跟要培养孩子们纪律观念、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这些是孩子们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④为露露的到来开四次班会,这个过程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却给了班里的学生一个正确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培养,也给了露露及其家长一次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教育,保护了全班同学的健康心理也给了露露一次新生。⑤工作繁忙之余她建立班级博客,并发表了百万字的博文记录工作感受,与家长、学生交流,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行动,把爱落实到一处处教育细节,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及劳苦,甚至以苦为乐。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金钱、地位、名利……作一名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实践自己的教育主张,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三、 反思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积累是增值的储蓄。
  听教授们的讲座,特别是听一线教师和校长们的讲座,我们不禁感到了一个问题:他们的经验有的我们也做过,甚至面对同样的教育问题我们采取的行动比他们要有效,可是我们为什么没能想到讲座中的深度,没有形成如此的经验体系呢?显然,我们缺乏的正是像他们一样的反思精神和积累的意识。黄保国校长南方考察两个月,写下了60篇学习日记,当他一篇篇展示日记时,我深深地触动了,一件小事会引动他深入的思考、每一天的经历都有令人回味的收获,他的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不就是成功的秘诀吗?日常小事能引发他的思考,钟爱的教育事业他又会带着怎样的细心与勤奋去投入呢?他的工作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研究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刚踏上工作岗位,他利用自己的专长研究作文教学方法,10年时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文,成为吉林省名教师;做领导以后开展潜能生教育课题研究,成立潜能班,大胆尝试创新的潜能生教育模式,带动了学校走以教科研提升教育力的创名校之路,使吉林第二实验学校成为省名校,一批教师成长为名师,他个人成为青年教育家。
  一位教育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反思是记载成功之笔,是牢记失败之处,是捕捉瞬间灵感,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黄保国们的成长都没有离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言,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反思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积累是增值的储蓄。
  四、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应用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知识体系的精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新,就是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陈代谢迅速,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怎么提高?读书。语文教师窦桂梅为讲一课《丑小鸭》看遍安徒生的所有童话和安徒生的生平,才参透作者的真实情感----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使她的课堂教学享誉全国;
  曾读过这样一段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读书,提升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读书,能引领我们走向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人生的价值;读书,能让我们信手拈来、引经据典。作为教师,读书,可以还让我们的教学处处闪耀出睿智的光彩,教师的读书习惯、行动对学生无声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让我们把知识的阳光请进自己的心里,再播撒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心中吧!
  五、 踏踏实实的践行教育行动,做纷繁世界中的清者,智者。
  听于晓琳校长和王玉娟老师的讲座,从心底悠然升起的是对她们人格的由衷崇敬。身为一线学校的教学领导和教师,担负着学校最繁重的教学管理和班主任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疲倦,有的却是智慧的明眸和恬静的笑容。是什么让她们没有常人的职业倦怠呢?是一颗抛却名利的执着向上的事业心,一颗质朴纯洁的爱心,一股不达目的扎实实干的执行力。他们可以为了科学施教将教学楼拆去墙壁建隔断,又拆了隔断重建墙;可以为了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设计召开4次班会,既树立了全班同学正确的是非观,也保护了犯错孩子的心理,引导她形成正确的处世观;可以为了保护一个身体有疾性格怪异的学生的自尊放弃教师的架子;可以为了工作放弃大量的时间建立几百万字的班级博客,通过网络将家长、学生、教师联系成一个教育体系,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最本质的教育。。。。。。。他们在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中丢弃了浮华,开辟出一片思想绿洲润泽了自己的心灵更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在荆棘丛生的教育苦旅中喁喁前行扎实、勤恳、坚持,成就了职业的幸福,也成就了学生幸福的人生。
  短短的8天时间在紧张的学习中匆匆结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的震撼,更有立即行动的冲动。
  实践思考,我们在行动
  学习的收获颇多,关键的是能将学习所获最大限度的与我区实际相结合,形成可行的教研室行动方案。经过全体教研室成员的讨论,中教研确定了加强科室建设,将理念培训与教研跟进相结合的工作策略:
  一、结合学习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通过中考看课堂”,把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的视角分析中考命题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方向,让我们的学习收获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一线教学。中教研全体教研员在学习后的科室交流会上分外激动,我们感觉巨大的思想收获必须及时传递给一线教师,特别是通过学习现代学习论理论,更深切的感觉到教必须基于学,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中考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而中考的胜利需要汗水更需要理性,中教研将于8月29日举行全区中考学科的分学科主题教研活动“透过中考看课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中考命题思路,指导教师更准确的把握课本知识体系,科学开展各年级课堂教学,使我区三年备考向科学、有序、高效、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轨迹迈进。
  二、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业务能力,更好的发挥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1. 建立建立教研室例会及固定学习日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室互动讨论,让思想的碰撞激励我们走上
  理性发展之路。
  2. 建立教研员博客,促动教研员养成反思、积累的习惯,向专家型迈进,在区内形成带动力。
  3. 开展网络教研,形成教研员与一线学校、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使教研室更好的发挥指导与服务的职能。
  三、建立区集体教研日制度,分学科固定时间集体教研,加强校际交流,形成强强联合、以强带若的合作格局,促进区域内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教育均衡发展和谐进步的教育态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