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评价

作者:尖字沽中学 韩亚安  时间:2010/10/30 22:22:41  来源:liuqingyong改编  人气:327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达到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要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因此,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的根本变革。
  1、激励
  众所周知的“举左手和右手案例”告诉我们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的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
  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当然,激励也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2、及时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怎样艺术地鼓励学生,又怎样科学的评价学生呢?及时给学生的一声赞许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一把“匙”。
  口头评价是一种及时的评价,它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班里有一名留级女生,学习吃力,常常受到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我面带笑容地说:“来,祝贺你取得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却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生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开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成功教育。
  教师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母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及时有效的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多元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关系智力、节奏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