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切莫忽视描写的作用

作者: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武灵慧  时间:2010/6/21 23:00: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37
  很多同学喜欢写记叙文,但很多时候是“想说爱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同学的记叙文平淡无味,空瘪无物,缺乏立体感和饱满感。究其原因,除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的功夫不到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缺少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有些学生写记叙文就是一味地把几个要素交待清楚,没有将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想文章有血有肉,感人至深,描写是进行记叙文写作必不可少的武器。下面我就谈谈记叙文中应如何运用描写,使文章增色。
  一、细节描写———文章的血脉
  周先慎教授曾经就讲过:“细节是文章的血脉。”没有了细节,文章就只剩下枯燥乏味的骨架,也就不能调动读者的感情。其实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都不会忽略对细节的描写。例如祥林嫂拿着的开裂的竹竿,《红楼梦》中宝玉的摔玉,《失街亭》中马谡的“三笑”,《人生》中巧珍的刷牙,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掌灯封灯,它们要么揭示人物的性格,要么暗示着人物的命运。好的细节会成为一部作品的闪光点,乃至成为经典。
  二、环境描写———故事的衣装
  老舍曾说过:“我们写风景不是专为了美而是为了加重故事的写作,风景是故事的衣装,正好似寡妇穿青衣,少女穿红裤,我们的风景要与人物故事相配备——使悲欢离合各得其动心的场面。”也就是说,营造得成功的氛围、环境,情与景能达到高度的统一,能将你所要表达的感情达到极致。而我们同学写作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下面这个同学的作文,写男人与女人的分别:
  男人紧紧握着女人的手说:“我一定会回来。”女人久久凝视着他没有说话,千言万语到嘴边是只凝成了一句话:“我等你。”(原稿)
  男人在前,女人在后,走到了村口的槐树下,淡淡的槐花香将他们围住了。月亮上来了,正照在女人的脸上,显得安静而又忧郁。周围几只夏蛙的聒叫,徒添了几分热闹。男人紧紧握着女人的手说:“我一定会回来。”女人久久凝视着他没有说话,千言万语到嘴边只凝成了一句话:“我等你。”(修改稿)
  改后的文字增加了环境描写,为他们的离别抹上了一层美丽的忧伤。为全文叙事营造了一种很美的氛围。
  三、语言描写———人物的灵魂
  俗话说得好:“什么树上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我认为在所有的描写里最难的就是语言描写。因为一个人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很多东西有关,如文化素养,家庭出身,职业,性别,年龄,甚至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天气,他说出来的就不一样。好的语言描写能三言两语揭示人物的性格,在最短的时间内塑造人物形象。只有王熙凤才会有如此放涎无礼的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也只有李逵才会在初见宋江时如此直率鲁莽:“这黑汉子是谁?。”
  例如有个同学写三四十年代乡村男女的恋爱表白,对话描写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谈恋爱吧!”
  “嗯。”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失败的。应当三四十年代乡村的男女还很少接触“恋爱”这个词,即便是现在的农村,也少有人会用这个词,一般文雅一点的会说“找对象”,土气的却说“找堂客”。你看《平凡的世界》中润叶对少安的表白,鼓起莫大的勇气却还是很难说出口,只是在临走时羞涩地递了一张纸条:“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只有阿Q会这样表白:吴妈,我要和你困觉。这样的话绝对不会出自宝哥哥口中,宝玉只会说:好妹妹,你可曾明白我的心意?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不同的。每个人说的话都应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否则便是失败的。
  我想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能考虑到上面这几点,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定能使你的文章光彩夺目,靓丽出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