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得到——指导学生写作几法
作者:李春霞 张丹 时间:2010/5/11 7:23: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14
信心是制胜的法宝!要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很容易,好作文也就是那么回事,我也可以写出来,“我能做得到”!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是一件容易的事呢,提升写作信心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一 选准范文。
每次作文后的作文讲评我认为对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讲评明确什么是好文章,自己的作文与之差距在哪里,应如何改进。在选择范文上我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一般选二到三篇,这几篇应各自的优点不同。比如写记叙文,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细腻,体现出较深的文学功底;一篇选材精当,语言流畅,能很好的体现主题的。这两篇我会着力向大多数学生推荐第二篇。例如我们写过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张静静同学就写了父亲对自己的那种含蓄的爱。大意如下:
父亲对自己一直很严厉,自己快过生日了,躺在床上想象妈妈会送给自己什么礼物,到时候会多么的高兴,根本没指望父亲能记得自己的生日。不经意间发现枕头底下一个硬硬的东西,掏出一看是一个拴着红绳的核雕小羊。问妈妈才知道是爸爸给的,因为爸爸听人说这个可以避邪,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跟爸爸致谢,爸爸一挥手,“在小摊上随便买的”。
许多学生写含蓄的父爱无非是平时严厉,下雨时送雨披,脚扭伤背送上学,千篇一律,选材陈旧老套,缺乏真情实感。这一篇选材典型,细节生动,语言流畅,展现了中学生的语言特色,故事真实感人,父亲的形象立体丰满,严厉又可爱!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纷纷谈论这篇作文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了许多感想。学生们都觉得这样的生活我也有,这样的语言我也会,这样的作文我也写得出,写作文不难啊。当然我也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引导。“那大家怎么当时都没写出来呢?” “忘了。” “为什么忘了?”“感触不深”,“时间久了”。“那以后应该如何不忘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就明确了日常要注意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尤其是生活中的细节,而且要随时记录,写日记和周记不失为好办法。
二 局部打造
每一次作文课设置一个训练目标:锤炼题目、打造开头或结尾、训练结构、结合事例论证分析等。让学生的这一次作文训练着力点就一两个。作文批阅时有的放矢,讲评时将这次训练目标完成较好的进行展示,并注明作者。如此训练,目标明确,化整为零,操作性强。对学生而言,自己的大作作为范例登上课件,是莫大的荣耀。
例:以“花落春犹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本次作文讲评重在打造“虎头豹尾”,将所教班级学生优秀的开头与结尾辑录下来,以下是其中一个班级的作品展示。
优秀的开头:
春归何处?寻她千百度,捧一把落红,淡定悠然地回首,春依旧在心中,红犹缀心头。只因你淡定坦然的回首。(23班于海)
花因春去而亡,而春却不会依花败而殇。落红满径,撷一片轻嗅,依稀留有春日芳香。心头春意融融,路旁盛放的蔷薇,巷角绿肥红瘦的月季又怎奈得我踏着春的步调,走向春的怀抱。(23班李梦琳)
花落春犹在,有些永远地离去也许是为了永远地拥有。花儿谢了,却留下永驻的春天。(23班盛小真)
梅花虽落,香气犹在。而那绵延持久的花香,正是花的灵魂。夹杂着落花遗香的泥土,不断孕育出新的花苞,散发了更多的花香,弥漫出一个春天。(23班吴琦)
优秀的结尾:
生活不仅仅有轰轰烈烈。即使落红满地,春天依然在路上。(23班许汇智)
即使生命之花凋零了,蕴含着花之灵魂的香气也会芬芳整个春天。
花落春犹在。(23班吴琦)
真正的光芒,哪怕接受黑暗的洗礼,也不会消散;真正的春天,不会因为一朵花的凋落而离去,她注定要带着花儿曾绽放的风采,迎来又一个姹紫嫣红!(23班周群)
三 “小”试身手
作文的训练不能只依赖两周一次的作文课,而在平时应加强片段训练。学生既有兴趣,又易于完成,而且便于修改。比如学习《琵琶行》时,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男女生分别以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份自述,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联想想象。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惊讶。同学们各推选了两位上台朗读,第一位琵琶女手握琵琶(羽毛球拍)从台下款款走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坐定后,高歌一曲“红楼序曲”,哀婉悠长,将在座的各位一下子拉入课文凄婉苍凉的情境当中。随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其它三位也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修养。这次尝试取得成功,因为学生有的写,有依据,总能写出来,而且经第一课时的点拨学习,已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熟悉,且产生了情感上的触动。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文本内容有了清晰地认识,对作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深入的参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共鸣。
基于文本的写作训练方法多种多样:
1、 利用文本挖掘美点进行仿写。仿写美的句式、美的语词、美的构思、美的细节、美的情感,让学生仿写美,创造美。
2、 利用文本根据结尾进行续写。很多文章结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意味深长,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 利用文本深究“歧点”进行改写。对于文本的解读,时代不同,因人而异,往往出现分歧点。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够提出与课文、教参不同的看法是很值得鼓励的。
4、 利用文本发现趣点进行扩写。趣点就是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学生感兴趣自然会乐意创造,而这个趣点有时是需要教师帮助发掘的。就一段或几段具张力的短小文字进行扩写,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定会写出佳作。
这样的小片段练习对学生而言比较容易,喜欢下笔,在课文教授中灵活穿插,效果不错。
四 题目随机出
我们学校种了许多玉兰花,还是春寒料峭,红玉兰、白玉兰吐露芬芳,凌风而立,高贵倔强。看到此,在课堂上我先就此发了一番感慨,她们悄然来临了,而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感受,引导激励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美,激发了学生情感体验。然后布置一篇小练习,就你的观察体验感受写一篇短文。正所谓“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不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而是缺少表现美的文笔”。
又如,高一一开始在阅览室上阅读课,有的学生只是新奇兴奋,忘记我的一再叮嘱,走时没有将椅子放回原处。这时我就注意到一个学生从后面走来,看到那个椅子没放好就逐一放好,他不是班干部,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第二天上课我把这件事说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就此发表评论,就高中生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发表看法。学生们收获很大,下一次去阅览室情况就好多了,很少再有忘记“举手之劳”的了,当然对那位学生而言亦是莫大的鼓舞。
再如高三学生毕业为学校购置一块艺术巨石,我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它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形似不同的动物,寓意也就不同。于是我就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让大家都去看看这块石头像什么,体会其中寓意,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哥学姐送上祝福。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又值高三学子马上步入高考,正处高二的他们也即将踏入高三,所以感慨万千,真情自然流淌。
这样的题目来源于生活,来自身边,学生有感而发,不失为小作文训练的好方法。
自信,是做好事情的法宝,写作文也不例外。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不畏惧写作,学生才能文思泉涌出,汇成佳篇。让学生对好作文发出“我能做得到”的呼喊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