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鸡毛》有感——兼谈汪曾祺先生文章特色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23 7:24:07 来源:liwei521146 转发 人气:3673
其实不光是小说,连散文汪先生也写得比别人更家随意和洒脱些,全无拘束。兴之所致,信手拈来。他的散文大多是回忆之作,他在回忆的时候能够很从容很平静,慢慢地诉说往事,过去的人和事,以及关于那些人和事的情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有了古朴厚重的味道,同时也不会像当年那样新鲜和强烈。仿佛是多年的佳酿珍藏。不淡也不烈,正好。这正是汪氏小说最耐人回味的地方。汪老于作文中很自然地展示着自己的悠然与恬静,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知足和事事洞察的从容,装不出来,也模仿不出来。他的文字朴素干净,不张扬,不古板,不教条,还时常有些幽默甚至是顽皮,于是就多了些返朴归真,那自然是最美好的东西,一如孩童的本真。许多人一直在追逐着名利,追逐着文字的华美,刻意地雕饰。其实正是在追逐中失去和远离了最美好的东西。
刚刚读过了先生的散文《鸡毛》,写的是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期间的事情,写了一个住在学校里但却和学校没有什么关系的寡妇,通过写她的一些事情,展示出她的性情。汪先生写人的文章不少,都是很客观地写一些真实的典型的事情,而在感情上,总不大宣扬,但那种情谊在文字中在语言里其实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如果不细读,如果读者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很难读出来的。这篇散文也一样,不对人进行评判,只是以一个见证着的身份叙述所见,让读者自己去看去想就好了。散文也是到了最后才提到鸡毛,让人知道,到底是写到了鸡毛,而全文又绝不仅仅是写鸡毛,不知道汪先生在为文章起题目时很是随意,还是大有深意,比如这鸡毛,刘震云就写过《一地鸡毛〉,反映人生的琐碎和杂乱。
我还觉得,看先生的散文,其实不必看题目,题目不过是个题目,对于散文而言,是很难概括全部内容的,就像人的一辈子,该起个什么题目呢?什么题目能概括得了一生,再说回来,漫说是一生,就单是一天,一上午,或者一晚,又怎能概括得了?所以,还是直接看正文好了,单品其中的滋味,应该也是很不错的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