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口语

作者:拉萨中学教师 葛凤鸣  时间:2009/11/17 18:48:49  来源:流浪客 转发  人气:573
  教师的口语,不同于一般的口语,它是在一般口语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教师“以舌为耕”既要练好书面语,又要重视口语的学习与训练。语文是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语文教师的口语就应该具有其他学科老师口语所没有的艺术性特点。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天天讲话,但要把“话”讲好,讲得漂亮,不容易;语文教师天天上课,但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像磁铁吸引铁屑,更不容易。语文教师应该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当。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除了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之外,还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群交往,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技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最困难的事业。优秀的教育者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教师凭着一张嘴,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口语技巧呢?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词声、文字符号、情感体态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恰当地运用口语,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树立一个庄重大方、优雅美好的形象。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口语的艺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藿姆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达、精辟入理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当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志、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课堂教学口语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的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声音过低、鼻音太重、口齿不清、语速不当;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荣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
  教师的口语表达,尤其是教师的教学口语,因为面向学生,为了让教室里的学生都能听清楚、听真切,教师的声音必须有足够的响度,争取把声音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声音清晰、悦耳是教师声音运用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声音沙哑、口齿不清的教师能圆满地传播知识,也很难想象一个尖声怪气或阴阳怪气的教师会在学生中树立一个美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所以,发音时应“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这就扩大了口腔共鸣区,从而扩大了音量,改善了音质,提高了口语表达的声音美感。
  运调的技巧即掌握正确的语调或声调的技巧。教师的教学口语不仅要清晰准确、字正腔圆,还要婉转动听。语调一般包括重音、停顿和句调。重音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强调是通过教师对某些词、词组或句子的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加深学生的印象;停顿是语句或词语之间语音上的间歇,它就像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使教师的口语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句调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通常有高声调、降抑调、曲折调、平直调四种。
  语文教学口语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但讲求口语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玑、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地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口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会教书,还要会育人。在学校,学生经常会出现诸如打架斗殴、说粗话脏话等各种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有的还屡教不改,轻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重者影响学校正常秩序。要矫正或杜绝这类现象,不是简单地禁止或处罚,而是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不能用强制、压服和简单粗鲁的方法,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坚持正面诱导,启发自觉。教师在说服时要“一分为二”,既要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又要善意地耐心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没什么成见,感到老师既严格又友善和温暖。对年龄、个性、心理上有差异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口语,可以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可以措辞严厉,单刀直入,可以迂回婉转,步步深入。总之,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能够并愿意乐意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思想表现,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摸清教育对象在想什么,还要善于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的接受水平,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教育口语,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还要通过有效的口语教育,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通过一件事的教育,触类旁通,开启思想,找到行为的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抱偏见,不伤学生自尊,要讲究方法,能个别地谈的不公开批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也是为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时,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不要以尖刻指责、讽刺挖苦或用粗话批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治病救人”,既要严肃,又要热情;既要肯定成绩进步,又要指出缺点错误,还要鼓起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
  如果一个教师孤陋寡闻,不善交际,缺乏交际实际能力,就很难在社会活动中做好工作。我们要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教师,就必须重视交际,学会交际,在交际中锻炼成长,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代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人才。
  教师运用交际口语,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自信、真诚、友好,要有明确的思想内容。不管采用哪种言语形式,都要有明确表达交际者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言随意转”、“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运用交际口语,还应当有得体的言辞技巧,看清对象,注意场合,把握时机,机敏应变。比如说在进行家访时,要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分析访问对象,决定谈话详略,从正面称赞入手,创造良好的交谈环境。对家长的批评和建议要巧妙地提出来,注意言辞塑造教师的自我形象。要能掌握群众语言,入乡随俗,语气亲切,言辞得体。态度诚恳,语重心长,能说服人。对学生宽容,关键时为学生承担责任更难能可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口语素养,恰当地运用教师的口语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事业获得成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