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状元”称谓是时候了

作者:易培基  时间:2009/7/21 13:10:17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480
  废除“状元”称谓是时候了
  高考录取现处在“一本”补录与“二本”正录之交,“‘状元’热”却仍未消褪。各省“一本”尚未录满的高校,纷纷公布补录的文、理投档线,于是新一轮“状元”的较量再度“开战”。不过,这次争夺“状元”称号的主体已不是考生,而是录取院校;标准当然还是投档分数。
  笔者历来对高考取得佳绩的莘莘学子,怀着敬意。从他们踏进高中算起,无尽的课业负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便担在他们肩上、塞满他们心头。他们须顽强“备战”1千多个日日夜夜,等待严峻高考现场的临门一搏,过X关,斩Y将,才得以“杀”出重围。如此高分,岂是轻而易举的?各个家庭,各所中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取得高分的学子,给以物质与精神褒奖;省、市、县(区)、校逐级开庆功大会,表彰他们,已成时尚。
  但笔者对高考分数公布后,社会与媒体所“分封”的各级各类“状元”称号,却历来持“抵制”态度。所谓“状元”,乃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才可称状元。隋开科考,第一名称“进士”。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考始授“状元”称谓(孙伏伽),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终授状元(刘春霖),凡1282年间,历朝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科考功过,始且不论。笔者只想说明,“状元”称谓之被废除,乃源于1905年9月,晚清大臣张之洞、袁世凯、端方等为“顺应潮流”,联名上奏,请求废科举,兴新学。清廷同月批准,1906年,延续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状元”称谓亦随之“寿终正寝”。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一书中写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之废封建、开阡陌”。世易时移,今之诸公的思维,难道还不如张之洞、袁世凯、端方等封建官僚吗?
  退一百步说,即使真要重拾连晚清旧吏都不屑的称谓来用,也得“正本清源”嘛!在特定的语境,“高考状元”只能授予全国统一试卷,统一计分总分最高的考生。一般而言,有2位,理科1位,文科1位;特殊情况,也可“并立”。再退五十步说,如各省考题不一,也不妨以“省”统计。那么,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台港澳地区例外),不会超过100位省级“状元”。但观诸现状,从纵向看,“状元”早已从“国家级”、“省级”发展到“市级”、“县(区)级”、“乡(镇)、办(事处)级”,“校级”,如再深入,可达“村级”、“村民小组级”;一个家庭倘有2个以上(含2个)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那么,最基层的“状元”称谓,可至“家庭级”。从横向看,“状元”之称,早就突破总分标准而向单科“进军”,有语文状元、历史状元、地理状元、政治状元、数学状元、物理状元、化学状元、生物状元、外(英)语状元;语文单科中又有作文状元,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一年一度的高考,全国各地不知要催生多少“状元”!这种高产的“状元”,难道不是现行高考制度的“特产”吗?多中心则无中心,泛“状元”的泡沫,必然走向穷途末路。
  我省考试院长已明确表态:明年决不再透露“状元”信息了。为各级各类“状元”本身计,为广大没有进入“状元”、“榜眼”、“探花”行列以及“落第”的考生计,废除早已“过期”的称谓,实为高考改革“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易培基)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Tonyyb 于08-09 20:40发表评论: 第1楼
  • 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