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博罗县罗阳义和中学 朱伟芳|  时间:2005/3/11 7:11: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97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遵循着这样的路子:出示一道作文题让全班同学写,不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作文指导定模式:出示题目,放出提纲,列举事例,美其名曰让学生"走捷径";批改作文习惯于用"中心不突出"、"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等字样来作批语,并随意删改句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文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作文缺少灵性,缺少创意,缺少真知灼见。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入新思想新理念,要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多用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归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 文题要新鲜别致,作文可自由选择。
    写命题作文时,多出示一些亮丽的文题,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为之所吸引。如《猫》这样的题目可换成《神探之手--猫》,《母爱》这样的题目可换成《在爱的呼唤中成长》,《我长大了》这样的题目可换成《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事实证明,这种新鲜的题目可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
    在亮出新鲜文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选择写作的余地。这种选择包括题目的选择,主题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体裁的选择等。学生作文,要与生活接轨,更要让学生想写又有得写,这样才能彰显个性,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理也会从亲身体验中自然流淌出来。所以,每学期我都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习作练习,让学生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文章。王敏同学爱读诗,也爱写诗,她在《青春》一诗中写出深刻的感悟 "青春的花季,也是雨季;青春意味着奉献,而非索取;青春意味着创新,而非墨守成规;青春意味着拼搏,而非享乐。青春是令人眼羡的花朵……"。有的同学喜爱音乐,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各种旋律给予她的美的享受;有的同学怕写作文,但酷爱篮球、乒乓球的他们,能把球类比赛记叙得详尽生动、惟妙惟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给了他们写作的源泉,必要的尊重学生的选择,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二、 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写作动机。
    当然,有了引人入胜的题目还不够,还必须要灵活地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出学生写作的热情,这样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文章。在夏天的一节语文课上,天气闷热,我本打算讲新课。没想到,一走进教室,老天爷就变了脸,电闪雷鸣,狂风四起,终于下起了一场久盼的大雨。我站在讲台上往下望,有些胆小的同学捂住耳朵,还有些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见此情形,我变动了讲新课的计划,面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就改为写作课吧!用你们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去描写这一场久违的大雨。内容要真挚,题目自拟,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下课就交。" "哦,太好啰。"同学们欢呼着,那是因为他们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一会儿,同学们就认真地进入了写作状态。结果有六位同学只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写作任务,其余的都能按时交。我浏览了这六篇习作,发觉不但语言形象,而且想象丰富。有的写到"老天爷终于开恩了,它向庄稼播撒了久盼的甘霖,为人间送来了清凉的世界……";有的写到"我想那久旱的庄稼一定展开了笑脸,有了这场大雨的光临,农民伯伯定然是丰收在望了……";有的在结尾这样写"我仿佛看到了那黄澄澄的稻谷在向人点头招手,稻田上跳动着忙碌的身影"。瞧,多让人喜爱的语句呀!待批阅完全班的作文后,我发现优秀的作品比以往的多了十几篇,没有出现走题,内容空洞的不及格作品。同学们都说:"老师,让我们多写这样的文章吧!"写作文本是件让学生头痛的事,可如今却变成了乐事,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盼的吗?
    三、 尊重学生个性,巧写作文批语。
    在一个班50多个学生的作文中,可谓异彩纷呈,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哪怕他表现出桀骜不训,也不轻易否定。在作文的批改中,应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撒爱心,情系差生,引爆学生写作的激情,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尽量不随便删改,不一味批评。尤其是对写作差的学生,更需要在评语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有位学生在周记本中真切诉说自己对作文的苦恼和无奈,并且"希望老师指教"。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不容多想,立即挥笔疾书:"玉连同学:你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别苦恼,刻苦努力,有志者,事竟成!"之后,我又认真地谈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些方法。一学期后,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高兴地在作文本上写到"老师,感谢你的批语,感谢你的指导!"有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我轻声叩问:"内容充实一些,可以吗?"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位同学随即续批:"当然,没问题!"还重写了一篇文章交给我改,写作的劲头可高了。
    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只要能解开桎梏,并注入新鲜的血液,学生就能产生写作的激情,进而独抒性灵,写出一篇篇好文章,实现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005年2月18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