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的三大特色

作者:四川省广汉中学 王小槐  时间:2009/6/12 17:55: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590
  我们高兴地看到:2009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与前三年相比,无论在命题思想、试卷结构、能力层级、知识点、能力点、效度、区分度的设计上,还是在导向性、科学规范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以下三大特色。
  一、以“关注健康”的主线命题,检测功能全面
  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在材料与材料之间、试题与试题之间一定不是一片散沙,互不相连,而是以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全卷,使材料与材料之间、试题与试题之间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检测网络。今年的四川卷就具备了这一特色。
  2009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主线是明晰的。全卷以“关注健康”为主线,试卷多角度全方位地聚焦于对健康的关注,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样一种大语文教育观,为新课改的实施作了可贵的探索。如科技说明文《滥用抗生素与DNA污染》,涉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关注,占9分;文言文《慈溪县学记》体现了古人对学校育人选官等健康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关注,占19分;诗歌鉴赏选择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突出了对“热爱祖国山河,关心民生疾苦”的健康的人生观的关注,占8分;小说阅读《想象》,涉及对人类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占22分;语言表达选择反映抗震救灾的照片,让考生表达颂扬之情,彰显出对关爱生命的健康的价值观的关注,占6分;作文“熟悉”突出了关注自我体验的健康的人生观的关注,占60分。这些材料包罗万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生理的,有心理的;有个体的,有群体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材料都用“关注健康”这条主线精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材料与材料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互呼应,试题与试题之间在布局上的相得益彰,多种材料各个试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示出试题与试题之间的整体测查功能,涵盖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其分值高达124分。
  二. 以“贴近学生”的材料入题,导向功能明确
  与往年相比,今年四川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选材上更加“贴近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性更加明确,表现在以下“三味”。
  一是教材味。试题注重“重视课本、回归教材”,加大了从课本中取材的分量,更加紧密地贴近了学生课内的学习生活。全卷直接间接涉及到课文17 篇,试题7个,分值32分。
  如第1题字音的辨析,C项的“夙兴夜寐”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诗经•卫风•氓》,D项的“锲而不舍”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劝学》;第3题词语运用的辨析,D项取材于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漫话清高》中的句子;古诗文的考查,第8题考查的“素、课、革、一”四个文言词语中,有三个间接涉及到以下教材(《五人墓碑记》中“素不闻诗书之训”、《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屈原列传》中“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的句子;第9题直接涉及的教材有《报任安书》《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归去来兮辞》等;第10题文言文翻译,涉及的虚词“于、而、其、以”都是“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范围以内,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大量的例句;其它词语涉及到“大抵、来者、本、所以……者”,分别出自教材(《报任安书》的“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伶官传序》的“抑本其成败之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词语,而且大部分是教材的注释;句式(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涉及到宾语前置,都是教材多次出现的,且属于“考纲”规定的四种句式之一。第13题名句名篇的默写,直接考查了高中语文古诗文,不孤立地考一篇,而是将一个类型的诗文联系起来比较异同,涉及到教材有《诗经》《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汉代五言诗《迢迢牵牛星》李白的《将进酒》;第20题的句子仿写,取材于课本《荷塘月色》。
  启迪:高考复习,不能放弃教材,另起炉灶,不能在铺天盖地的资料和浩瀚无边的题海去撞大运;要重视教材,注重迁移,举一反三;这个“一”就是教材,“三”就是试题,举“一”才能反“三”。
  二是“四川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试题在知识点的检测上,注意在四川省话与普通话易于混淆之处设题。如第1小题:A项“不屈不挠/饶有情趣”中的“挠/饶”,四川话一般都读成“ráo”,B项“惊蛰/ 桎梏”中的“惊蛰”,四川话一般读作“jīng zhì”,C项“吉祥/捷径”中的“捷”,四川话读为“jié”,D项“瓦砾/隶书”中的“隶”,四川话一般读作“dì”;这些字四川人一般容易读错,以此辨析正误,来考查考生普通话水平。二是在试卷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地方特色。宜宾合江门广场的太极拳表演、成都市锦江区群众向地震灾区献爱心、西班牙投资8.2亿在四川建厂、汶川特大地震紧急抢运伤员的图片、作文“熟悉”等。这些材料,既水灵鲜活,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川味”特色,较好地发挥了自主命题的优势。
  启迪:试题给我们明确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语文基础一定要夯实,语文教学一定要与贴近生活、关注时代、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结合起来。
  3.“新鲜味”。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试题在选文上的“新”。文言文阅读选文,选择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慈溪县学记》,突破了往年只选记人叙事的史传体的传统模式;第二卷现代文阅读选文,选择的是英国作家凯•杰罗姆的小说《想象》,突破了现代文阅读只选散文的固定格式。这些选文,虽然“新”,但均属于考纲规定的范围。二是考查的重点的“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新”在第10题,往年考查的重点是对记叙文“六要素”的准确把握,今年考查的重点是夹叙夹议,在“议”中对古代兴教办学,育人选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观点准确把握。第二卷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新”在第14至17小题这四个题,往年考查的重点是对散文的“景物、情理、布局谋篇、方法技巧”的把握,今年考查的重点是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细节描写、小说主旨”的准确把握。
  启迪;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无论选文怎样变,但考查的重点则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紧紧扣住文体特点命制试题。
  三.以“强化能力”的角度立意,选拨功能科学
  1.紧扣“五大能级”,强化能力重点。
  今年四川的高考语文与在题型、知识点、能力点以及试题数量和分值比例上,紧扣《考纲》能力的“羊式”结构“五大能力层级”,设计试题。如下表
  2009年的四川卷与《考纲》的五大能力层级对照表:
  考纲能力层级 试卷所占分值 试卷所占题数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
  A(识记) 11分 3 汉字音形、名句默写
  B(理解) 20分 4 词语和病句辨析、翻译和信息提取
  C(分析综合) 40分 10 科技文、文言文、小说阅读
  D(表达运用) 71分 3 语言的简明得体、鲜明生动,仿句、作文
  E(鉴赏) 8分 1 诗歌鉴赏
  总分:150 总分:150 题数:21 基本上涵盖了中学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层级的设计,紧扣了《考纲》的各条要求,能力层级上强化了“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三个方面的考查,分值为131分。
  2.立足思维层次,彰显思维梯度。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思维层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三个梯度。本套试卷在试题的布局上,对思维层级的检测颇为巧妙。
  如现代文阅读《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一文的三个小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常规思维(第5、6题)到创新思维(第7题),体现出思维的层次性。第5题对“付出代价”的理解,第6题对符合原文意思的理解,仅仅涉及到对原文的分析、综合、判断,属于对学生常规思维的考察;第7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作出新的推断,这就是检测由已知推断未知、发现新问题的创新思维;这样既表现出思维的层次性,又加大了思维张力。作文题目“熟悉”,思维空间辽阔,考生能够“有事可写,有景可绘、有情可抒、有理可论”。但无论怎样写,都必须突出“熟悉”两字,都必须“文中有我”,有我的经历、体验、看法、观点。就思维角度而言:可以是运用常规思维,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景”“熟悉的物”“熟悉的道理”“熟悉使人亲切”“熟悉与否影响情感的认知”;还可以运用创新思维,翻出新意,如“走出熟悉的窠臼”“熟悉的套路是前进的绊脚石”“冲出熟悉的套子,扬起事业的风帆”等;甚至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如“熟悉与陌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可以相互转化”等。从某种角度来说,思维层级的高低决定着分数的高低。
  3.重视能力效度,区分度明显。
  如今年的名句默写,全部出自教材,而且是要求背诵的篇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能力设计上区分度明显,至少有三个梯度。一是死记硬背,即使把所有的文言文背到,很可能还是0分,因为“扈江离与辟芷兮”“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中的“扈江离”“辟芷”“濯淖”极可能写错;二是即使准确识记,也只能得1分;三是不但要准确识记,还得准确把握文言文内容,才有可能得高分。这样命题,学生水平的高低就可以在分数上客观地反应出来,试题选拔功能的科学性便得以充分体现。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何怀义 于09-26 01:38发表评论: 第2楼
  • 高考状元考了121分,相比其他省状元分数,四川语文是否应该做出思考,到底面向的是学生还是面向的是那些眼球甚至是一些难以铺上台面的某些原因?
  • 江嘉陵 于06-13 22:42发表评论: 第1楼
  • 本文站在试题命制的高度和语文备考的实地上,挖掘了今年四川卷的特点,并在其中贯穿了作者对语文试卷命制和语文备考的一系列思考,这些看法是理性的、务实的,颇有见地,操作性较强,对我省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