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和《渔父》新学法
作者:徐州侯集中学 邓慧颖 时间:2009/2/24 18:33: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1
对于《报任安书》和《渔父》这样的传统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回答记者提问的方式进行人物纵横谈。
一部分同学做记者,一部分同学作为屈原和司马迁接受采访。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看看司马迁和屈原是如何表现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形成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比较成熟的看法。
采访司马迁:
1. 中国有句古语“士可杀不可辱”,而您却选择“辱”,您是如何想的?
2. 您在受腐刑前的那一刻,想到了什么?
3. 您在《史记》中曾多次歌颂屈原,然而您却没有效仿屈原为国捐躯英名于世,为什么?您又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死?
4. 有人说,您为李陵辩护是您人生里的污点,您同意这种看法吗?您曾否为您的这一做法后悔?
5. 您是如何看待名节与生命的?
6. 在不可生中求生存,面对众人的嘲讽,您是如何面对的?
7. 是什么促使您能苟活于世著成不朽名著《史记》?
8. 您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创作《史记》的?您创作《史记》的意义是什么呢?完成这部巨著之后,您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您在青史上留言是属于前者吗?
10. 汉武帝对您不尽人意,您是如何想的?在《史记》中是什么精神促使您做到“不虚美,不隐恶”的?
11. 假设您与屈原换位,他“择生”续写《离骚》,您“择死”投汨罗江,历史将如何呢?
采访屈原:
1. 您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为什么身投汨罗江,而选择死?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
2. 当您走到汨罗江边的那一刻,您想到了什么?面对死亡时,您恐惧、犹豫了吗?
3. 您曾经多次遭到君主的猜忌,为什么还会继续留在朝廷?归隐田园,做闲云野鹤,过着诗人般浪漫的生活,岂不是更好?
4. 有人说,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您去牺牲生命去孝忠,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5. 凡是人都懂得生存之道——学会变通,您为什么不重择明主呢?
6. 您认为您的死能否唤醒麻醉的众人?
7. 您以死保持自己的节操,这样做值得吗?您是否已经实现的您的人生价值?
8. 有人说您是一位爱国诗人,也有人说您是一位政治家,您是如何看待的?
9. 在您之后,西汉出现了一个史学家司马迁,他为了完成巨著《史记》。忍辱负重地活下来,您是如何看待他的做法的?
10. 人生的价值还有很多,您是一为诗人,为什么您不选择生去著书立传呢?
11.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让您重新选择,您仍然会选择死吗?
12. 您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总结:司马迁和屈原有不一样的生死观,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面临的处境不同。但无疑,他们都是英雄。 司马迁面对自身的耻辱,他可以改变,他有能力名垂青史,于是他奔向了不朽,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他活着,现实时时提醒着他。他完成了史家绝唱,也成就了自己的永恒,他生的无畏,生的有价值。屈原看着国家即将衰败,民族即将沦陷,他无能为力,他用他的死换取清白与独立。他死的无畏,死的有价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