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作文看时代变迁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28 11:28:00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352
  引言:名人尤其是娱乐圈名人的隐私, 总是媒体追逐的热点。据11月26日《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日有网友曝光了李宇春、韩寒、何炅、黄晓明、苏有朋等人学生时代的作文。在我看来,它不单是一条娱乐新闻。这一回,媒体曝光的不是娱乐名人的情感纠纷,不是他们的消费爱好,而是他们小时候写的作文。可以说,这几篇出产于不同年代的学生作文,正是社会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80后青年,1982年出生的韩寒和1984年出生的李宇春,他们小时候的作文留下了与其成长时代相吻合的印记。韩寒小学二年级写了一篇百余字的《冬天》,因为打雪仗老是输给伙伴而不服气,他写道:“我一定要把他们打输,让他们尝尝我的厉害。” 而李宇春的初中作文《那个女孩》中,借第三人称描述自己, “同学们追星,整天哼着任贤齐的《心太软》,又拼命找到自己心中的球星签名……她不去。当然,她也有自己的星,她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颗星……”这样的作文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道德说教,“我”始终在场,充满了一种哪怕稚嫩然而真实的个性表达。
  然而,在这之前的课堂作文中,“我”往往成了一种脸谱化的存在。1974年出生的何炅差不多和我同龄,因此他的作文对我来说熟悉而亲切。他在初三时写的一篇作文《从书中找到人生的航标》中,又是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又是摘抄马克思的名句,这正是我们那一代人写作文的一种集体潜意识。在这篇作文中,何炅这样写道:“记得有一次,班主任不慎把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我打算给老师制根拐杖,好不容易做好了,我却又忧郁起来:同学会不会说我是马屁精?烦恼中我信手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就是那本《但丁诗集》,鬼使神差,我翻看的一页上,赫然写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一名言,我立刻大悟。于是第二天,我毅然地把拐杖送给了老师……”
  如果现在的读者还熟悉当年中学语文课本中杨朔的《荔枝蜜》,熟悉茅盾的《白杨礼赞》,熟悉语文课上对一篇课文进行中心思想及段落大意的肢解,就不会对这种写法感到惊讶。从一个小事物中发现一个大道理,再进行无限拔高,是那个年代的作文基本套路。比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总不外乎是给老大爷让座,捡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帮助邻居擦玻璃什么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这么写,就有可能得不到老师的高分。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学会了撒谎,而且这种撒谎还得到了提倡与鼓励。
  今天,我作为一个为文者,每每在写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得费力排除学生时代作文时形成的行文方式。记得有一篇在省里获奖的现场作文是这样写的:由家乡小镇的豆腐引申出小镇的古老与变迁,由小镇的变迁引申出祖国欣欣向荣的局面,由祖国的大好局面引申出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心声……词藻华丽,立意高远,那时得奖的作文差不多全是这样写的,堪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八股文。
  语言是历史的镜子,从作为中小学生的何炅到韩寒和李宇春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时代变迁的脉搏。不过,思维是有惯性的,如今,不仅撒谎作文仍在受到有意无意的鼓励,就是负有培育现代公民性格使命的某些传媒,又何尝没有受制于僵化语言模式的束缚呢?比如,我比较烦报纸上这样的标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掀起你的盖头来”……诸如此类,司空见惯,了无新意;还有这样的句子:“会场爆发出雷鸣一样的掌声”,“……激动地说”等等,也是媒体上的高频词。我常常纳闷:非得这样写吗?非得重复那些人云亦云的套话吗?非得迎合某种标准与高度而将人物形象夸张化,使之失真变形吗?
  从一则明星学生时代作文的娱乐新闻中想到这么多,但愿不会被人也认为是一种小题大做的无限拔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