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惩罚学生是对师生双方的不尊重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8 14:3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401
  在当今倾向于不惩罚学生的时候,一篇《看韩国老师如何惩罚学生》的文章却引起巨大反响,竟有90%的新浪网友赞同惩罚学生。事实上,惩罚与不惩罚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有当我们强加它许多不良后果时,才值得深究。
  把砝码放在不惩罚这头的时候,政策设计者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完美的,所有的学生都是正确的,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发生了冲突怎么办。可现实中,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但发生冲突了,而且还很惨烈。一方面,一些无良老师罚学生啃木头、打耳光、用刀子划伤学生等等;另一方面,一些问题学生把无情的拳脚和愤怒的刀子投向自己的老师。两方面都全然没有君子的作风,这究竟怎么了?
  当前非常流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照此看来,学生都已经是君子或者是准君子了,老师还需要继续努力成为真正的君子才好。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的各种要求、家长和社会对教学成绩的期待、学生中各种各样的错误等等,统统得由老师承担。学生作业不交,你老师要反思;学生成绩不好,你老师要反思;学生课堂不听讲,你老师更要反思。为什么?因为这都是你的方法不对,思路不好,理念不先进。你还不是君子,要努力!可惜我们的老师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怎么办?
  笔者曾经做过多年的中学老师,深知其中的痛苦。一位老教师给我传授法宝,说:“你就把学校当做一个大幼儿园,哄着学生,不就行了。”但小学生你还好哄,大学生就不好哄了。看看近期发生的几起弑师案,发生的年龄段一般在中高年级,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小学一直哄到大学,但残酷的社会还会哄他们吗?每当我讲柳宗元的寓言《三戒》时,我就想,这样没有惩罚的教育,当学生走向社会时,要么就像其中的麋鹿和老鼠那样,被凶狠的狼狗所吃掉;要么就如心理学中的逆反应那样,一定会激起更大的刺激和仇恨。事实不正在不幸地逐渐验证这样的结局吗?
  惩罚与不惩罚只是方法,而不是教育目的。对学生来说,不能惩罚他的主要理由是: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需要呵护。但恰恰忘记了一点,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而是将其当做一个需要呵护、需要原谅、需要关爱的对象。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惩罚,不仅对这个学生,更是对所有学生的价值观判断的一个误导。
  平等、包容是相互尊重的前提,惩罚并不是相互尊重的障碍。制定一个公开、透明、详尽、可操作的惩戒制度,既是对学生的约束,更是对教师的制约。这对于从小培养现代人所需要的责任意识、权利意识至关重要。中国有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不经过打磨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有时候,朴素的传统哲理比经过精美包装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强过百倍。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严有章 于11-20 10:24发表评论: 第3楼
  • 我有一个学生,无心向学,顶撞老师。上课时,随意进出课室,不高兴的时候,还拿出手机举得高高的播放音乐(学生是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这样的行为不是一次两次,是十次八次!老师找他的谈话基本
  • 缝翼的天使 于11-19 23:34发表评论: 第2楼
  • 我也是一名中学教师,深深的明白当老师的矛盾与困惑。不是迫不得已老师是不会惩罚学生的。有的人可能说这是借口,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无奈。大部分学生是可以用讲道理的方法帮其改变缺点,
  • nongmu 于11-19 22:30发表评论: 第1楼
  • 现在的老师真的像胡同的驴——两头受堵。惩罚不是,不惩罚也不是。而学生则像娇嫩的公主,家长呵护,教育法规百般呵护。动不动就说你体罚学生,弄不好将你告上法庭丢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