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弃北大而赴港大乃中国教育之进步
作者:不详 时间:2008/7/3 16:58: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02
笔者认为,高考状元们纷纷放弃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院校而选择香港大学,乃中国教育的进步。只一点理由。学生们学会了甄别,学会了选择。学会了不再人云亦云。学生们不再唯北大、清华马首是瞻,而是在一番比较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很多人喜欢将高考比作人生的第一步,那么我们今天则高兴的看到,相对于过去,这些学生的这一步已经变得坚实而有力。
但是,教育的成功并不代表中国教育体制的成功。相反,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极其失败的。
就北大而言,其对范美忠事件的处理无疑将内陆高校的丑陋暴露无遗,此举也引起了公众的唾弃。有人曾指责北大丢失了蔡元培当时主张的“兼容并包”,笔者认为这种指责实在太过抬举北大。北大兼容并包精神的丢失恐怕不在今天,而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校训。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思想自由”被“遗弃”,只剩下“兼容并包”被广为流传。但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虽然有名,却实际上从来没有被正式作为北大校训使用。改革开放以后,不知从哪年开始,北大大饭厅的东墙上刷上八个大字“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曾有人认为这就是新的北大校训。但大饭厅在100周年纪念时就被拆除了,这俗不可耐的八个字也就无法再做北大的校训。所以北大在校训这个问题上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况。
有位北大的学子曾建议用“洗洗睡吧”四个字作为北大的校训,笔者以为倒不失为一条良策。
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造就什么样的高校。近日某专家苦劝内地学子慎报港大的“金玉良言”则更将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暴露的一览无余。
该专家表示,对于有意向选择港澳高校的学生来说,有几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首先考生的英语能力要强。因为香港高校一般都是英文授课,因此对考生的英语口语、听力以及运用英语实际沟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第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较好。因为香港和澳门的消费水平比内地消费相对要高一些,因此高校的学费也比较高。第三,报考港澳高校的考生适应能力也要强一些,因此性格开朗、心理调节能力较强的考生比较适合报考。
专家最后提醒考生和家长最好理性选择报考学校。
不知在这位专家眼中影响一个受教育者选择就读学校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则毫无疑问应当是教育的质量。为何这位教授对此避而不谈。言他。莫不是内地大学的教育质量已经稀松到不可一提之地步?犹如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之商品,只能在竞争中以价格低廉取胜?
学生们选择港大而弃北大,无疑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与中国的教育体制则毫无关系。其成功之道在哪里,我想已经不言自明。对于这种体制的始作俑者——教育部,在面对如此的压力之下,变与不变,改与不改,悉听尊便。当体制已经陈腐老朽的时候,自然有体制外的力量来摧枯拉朽。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