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一个“爱”字——语文教学中尝试赏识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河南省巩义市第二职业中专 赵建中 时间:2008/3/18 0:36:5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23
一 对赏识教育的探索实践和认识。
1、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两句话:"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班里有一名学生,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唯一的缺点就是纪律性较差。有一阵,我批评了他几次,后来我发现他心情变得沉重,我知道自己在教育上走入误区,思考片刻,我便找他谈话:我一直很欣赏你能说会道的好口才,但我更相信你能使自己做事更加认真,之后,我又推荐他代表班级参加 "迎国庆"演讲比赛,他声情并茂的演讲,博得师生一致好评。最后,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在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下,学生们感到自己在班里不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他们抬起了头,挺起胸,对自己充满信心。
2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学生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二十一世纪的面貌和命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由此可见,责任感多么重要。如何在赏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我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并注意因材施教。比如说,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之中,对成绩不够理想,但劳动积极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班里的劳动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督促每天的值日工作;对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班的领唱员,负责每天课间唱的领唱工作等等。在具体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
三、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应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上课时,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特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加赞赏。对没有回答上来的,我也从不训斥,等其他同学回答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叫刚才这名同学补充,他一定能回答出来,不会让他带着任何遗憾坐下。
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恨铁不成钢"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次进步中获得满足感。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 运用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1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
赏识不是表扬,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通俗地讲,“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欣赏学生,认同学生。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学生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实现,但赏识决不是表扬。赏识包括表扬,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扬,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就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对方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对方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
2表扬要讲究技巧。
表扬要有客观真实性,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老师的真诚、真心;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
3批评要讲究策略
其实,赏识教育也包括了批评、惩罚,批评惩罚属于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学生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学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老师真正在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深爱学生、赏识学生,从为学生负责,帮助扶正去邪的角度来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配合惩罚。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做好学生,只要你能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他好,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惩罚也会成为赏识的一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批评和惩罚都是必须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总之,都归于一个“爱”字。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
但批评、惩罚也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批评、惩罚的出发点也是爱,本质更是爱。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学生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