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残酷青春下的温暖写作

作者:刘剑  时间:2008/1/27 21:55:50  来源:山西晚报  人气:985

  说真话,《小牲口》一书读得很艰难,我用了整整三个晚上的时间才彻底读完它。读完以后,心情异常沉重。这部真实反映当下中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在颠覆了以往校园类作品纯情稚嫩的写作路线的同时,也颠覆了我心目中中学生固有的单纯形象。我想象不出,22岁的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以什么的心情写出这部被评论家誉为“最真实的残酷青春物语”的?1月5日,本报记者对丁丁进行了个人专访。
  “写作的初衷就是想解恨”  
  记者:为什么把书名起为《小牲口》,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丁丁:书里面的一些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人类感情,我没有用“小动物”作为题目,因为连在小动物身上能看到的可爱和温暖在他们身上都没有看到。我想,用“小牲口”来比喻他们是非常客观的,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主观看法。  
  记者:写这部书的初衷是什么?  
  丁丁:写作的初衷就是想解恨。到今天,我对这个初衷可以一笑置之了。我更多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尤其是老师和家长们知道那些弱势的,没人保护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处境,那些孤独的孩子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希望有谁能去关心一下。  
  记者:据说此部小说来源于你中学时的私人日记。小说主人公穗穗是你的化身吗?  
  丁丁:耿穗穗是我也不是我。她有我的一部分,我的感情我的痛苦和我的一些弱点,还有我的视角。她的经历很多是真实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但也有别人的故事,我拿来用在耿穗穗身上,我想要塑造一个准确逼真的受到伤害的可怜的弱小女孩。  
  “很多孩子的不幸,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经济上的不幸造成的”  
  记者:9月1号,耿穗穗站在陌生的中学的铁门面前,对自己的初中生涯无限期待。然而,三年的初中生活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美好和令人神往。被同学欺负、朋友出卖、老师漠视,这真的是一个中学生的现实吗?  
  丁丁:也不一定是所有中学生的现实,只是某一些比较弱势中学生的现实吧,甚至,对于他们来讲,现实也许更残酷。  
  记者:文中,穗穗的妈妈虽然爱女儿,但对女儿在学校的事情却无能无力。穗穗母亲身上有你母亲的影子吗?谈谈你和母亲的关系。  
  丁丁:我在书里写到,耿穗穗的妈妈生活很艰难,她像所有妈妈一样深爱自己的女儿,但是有些事情她确实做不到,第一她并不知道耿穗穗在学校里到底遭遇了什么,这只能归于她和女儿的沟通问题。其次,她自己的生活并不顺利,她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给女儿一个好的环境。我相信很多孩子的不幸,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经济上的不幸造成的。包括宋斯文的妈妈,我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去写她,但是也能看到她的同样艰难,同样的无能为力。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肯定不是的。  
  我和我妈妈的关系就没有这么不沟通,像书里描写耿穗穗和母亲感情好的那些愉快而温暖的细节都是真实的,我和我妈妈的关系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写作方面,要是没有她引导和鼓励,我到今天也不会写东西。作为母亲,她从来不像别的家长管教小孩那样束缚过我,我们几乎无话不说。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能不责怪自己家长的,既然是家长嘛,孩子犯的错永远都能赖到自己家长身上。  
  至于我妈妈对我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她确实不那么清楚,现在回想,有可能是我故意瞒着她,我不想让她知道她的女儿在学校并不好过,不想伤害她,给她增加烦恼,不想在她面前丢脸。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有虚荣心,希望为父母争光,长脸,我相信所有小孩都是这种心态。  
  记者:一个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以及老师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丁丁:我已经不再是中学生了,所以我也说不好现在的中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但是我知道像耿穗穗那样的孩子需要的帮助其实非常微小,只要有人给她关心和爱就足够了。这要求对家长来说,也许可以算微小,但对老师来说,却是最最伟大的帮助。可你如何去强求一个普通人对一群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付出真正的关心和爱?我写这本书并不是想揭露一些老师的不负责任,更不是想批判攻击他们,我只是怀着耿穗穗的希望,希望他们能细心一些,多看一看,看看角落里的那些小阴影。 
  “青春期的男孩子敏感,只不过他们的敏感不是表现在脆弱上,而是通过暴力发泄出去”  
  记者: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一,书中的一些细节令我这个做母亲的震惊,不,应该说“恐怖”,比如李大伟竟然带领一帮孩子围攻自己的同学。这些事情在你的生活中真实发生过呢,还仅仅是一种虚拟,一种文学手段?  
  丁丁:这些片段都是真实的,在真实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文学处理,因为真实只能说是更恐怖的。  
  那些“真实”也未必发生在所有初一孩子的身上,即便是初一二班的同学,只要他们不是当事人,他们也不一定都认为那是真实的,甚至像“李大伟”本人也许都不记得。只有真正受过伤害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只有他们才能感受到伤口在隐隐作痛。  
  记者:耿穗穗是个害羞、敏感的女孩子,然而,这个在学校连卫生巾都不敢换的女孩儿,却被男孩子们骂为“鸡”。这使我不禁想起,女儿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回家后,哭着对我说,因为她和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关系好,同学们竟然骂她们“同性恋”,现在的孩子真是太离谱、太早熟了。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这种成熟?  
  丁丁:我想这些女孩子正因为是青春期,才会这么敏感脆弱。和女孩一样,男孩在这个时候也是敏感的,只不过他们的敏感不是表现在脆弱上,而是通过暴力发泄出去。他们并不针对什么,也不图什么利益,他们发泄的是他们的感情,纯属自然流露。就是这种自然流露的感情,自然会伤及无辜。 
  其实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样的话就会伤害了同学,或者他们不知道伤害了同学又会怎么样。他们的情感并不健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怜悯、同情,他们没有愧疚,没有任何道德可言,我想这和早熟都没有关系,他们可能并不是成熟,而是恰恰相反。  
  “比起中学生,我更希望老师和家长来阅读这本书”  
  记者:文章的结尾,宋斯文在强奸了同学郭婷以后跳楼自杀,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太血腥、太暴力、太残酷了?  
  丁丁:耿穗穗、宋斯文、郭婷这三个孩子是在这场校园暴力中的三个受害者,两种不同的结局:耿穗穗获得了希望,而宋斯文和郭婷则彻底成为牺牲品。  
  关于宋斯文是否强奸郭婷这一细节,我没有交代得很明确,可以肯定的是,宋斯文确实伤害了郭婷,他作为一个被伤害的人,终于有勇气去伤害一个比他更弱的人,然后因为害怕,因为绝望,选择毁灭自己。他的死是因为没有希望。  
  但是,宋斯文的死并不是全书的结尾,他的死导致了其他小牲口们变回到小孩子,使得耿穗穗在母亲以及在赵博身上重新找到了温暖,让阳光和希望重新回到这些孩子身上,这才是全书的结局。  
  记者:除了关注校园暴力,《小牲口》一书还涉及到校园性侵犯,如此大胆的写作手法,不担心起到一个负面的作用吗?  
  丁丁:关于性侵犯问题,我觉得我写的实在不算大胆,和一些校园里的真实案件,一些影视作品,市场上的畅销书,还有网上比比皆是的视频相比,我写的太微不足道了。  
  我没有想过要在性侵犯上大做文章,这本书涉及的也不是性侵犯问题,而是对一个孩子的人格、精神和自尊的侵犯,摧残,我希望大家关注的是这些。  
  记者:出版前,这部书的阅读对象是怎么设计的?除了中学生,老师和家长是不是也应该认真阅读一下这部书,了解一下孩子们真实的生存环境?  
  丁丁:其实比起中学生,我更希望老师和家长来阅读这本书,就像我在书里经常提到的“亲爱的家长们”,有很多话我是对他们说的。  
  我觉得那些过得很幸福很顺利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们不一定能体会得了书里面小人物的委屈和艰难,也许他们更愿意看一些像他们一样过得很幸福很顺利的爱情故事,也许他们更愿意看一个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而不是如何送进屠宰场变成烤鸭的故事。  
  丁丁母亲的自述:丁丁选择了真实,也就选择了艰难  
  丁丁的母亲王宛平女士,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老师、电视连续剧《金婚》的编剧。采访中,她一直不愿意以母亲的身份来评说《小牲口》,担心读者和评论会有一种误会,即将丁丁与主人公划等号。在王宛平看来,还是要把《小牲口》当作小说来看,否则,会减低它的意义。她说――  
  丁丁最初写下那些文字是在高一,那时还不叫《小牲口》,丁丁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呕吐》,对于她来说,初中那些事是需要“呕吐”才能倒掉的。最初的文字还算不上什么小说,只是日记,但一些人物和细节已经很生动,有文学潜质,所以我一直鼓励她写下去,这六年,她经历了一些事,人也在成熟,这个东西也从最初的简单文字逐渐有了小说模样,写出初稿后也请过一些业内人士看过,也提过修改意见,先后做过几次大的改动,所以,这本书并不是自传,它仍是小说,是一种典型概括。  
  对于《小牲口》,我的感觉是复杂的,作为读者,作为文学道路上的同行,我觉得丁丁写得很好,文学才华超过我,写得很真实也很准确,人物刻画和细节处理上很到位,业内同行看过的都觉得是她这个年龄作者少见的老练,这些是令我很欣慰和引以为豪的。  
  但作为母亲,我其实并不希望我的女儿以这样一本残酷读物开始她的文学生涯,我更希望她像很多同龄人那样写一些轻松有趣的东西,但丁丁选择了真实,也就选择了艰难。  
  她写得那么真实,会很深地触动人内心深处一些不愿意触碰的东西,我的一个70年代出生的学生看得满脸流泪,她并没有过类似经历,但是主人公那种孤独无助那种弱小可怜的状态是她能感受到的,丁丁以她的青春无畏写下这些。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所在。  
  《小牲口》绝不是一本单纯的青春读物,它既有文学价值,也有社会意义。它是文学读物,适合喜爱文学的人看;也是社会读物,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看一看孩子们的真实状态。  
  我们不能指望一本小说能改变什么,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真实的声音,我和丁丁都希望更多家长老师看到它,并有所感悟,这应该是这本书的社会价值所在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