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心灵的荒漠

作者:徐东旭  时间:2007/12/5 7:08: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27
  据一项权威调查表明: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为17%,而美国中学生则为44%,最高的是日本,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为65%。
  中国学生的聪明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同时,中国学生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北京市几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中,6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缺乏毅力和恒心,经受不住挫折。对1700人的另一素质调查,大学生中有42.5%表示难以经受失败和打击。
  一位博士生因个人情感失意杀人后自杀,他想到的只是什么?一位少年因母亲的几句唠叨而将尖刀刺向了生母,他想到的又是什么?一位中学生因一次考试失败断然从五楼楼顶纵身跳下,这又是为什么?就是一条,他们的心灵上满是荒漠。
  很多父母大惑不解:我们含辛茹苦为孩子们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给了他们健康的身体,孩子怎么会得心理上的疾病?孩子心理又怎么会布满荒漠?
  殊不知,现代健康的概念已不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早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的宪章开头部分便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心理健康应表现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的态度要正确,有自知之明,能自我接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的生活、学习、工作,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能自我控制,而且积极的情绪总是居于优势地位。
  日本孩子的心理素质之所以世界第一,源于其“挫折教育”的世界第一。所谓“挫折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自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如日本的中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学生都要短衣短裤甚至裸露于风雪中摸爬滚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学生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都无人抱怨,因为他们懂得,只有经受磨练、挫折才能换来真正的健康。不仅如此,不少日本的中小学生还主动到偏远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
  与此相对照,我们学生的家长为你们提供了如此好的衣食住行的学习条件,可是仍有少数学生早锻炼装病拖拉,生怕多跑了一圈,一点点小病痛就不能忍受,多一点作业叫叫嚷嚷,生活、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回避乃至逃避,面对班级任务、同学的困难熟视无睹……凡此种种,这难道不是心灵上的荒漠吗?
  如果说一个人心灵上的荒漠危害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话,那么一个群体心灵上布满荒漠则不仅会危害到集体,而且会危害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人口的素质,而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因此培养个人健全的心理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获得健全的心理呢?
  首先,要有崇高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这是获得健全心理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素质:把爱国主义作为情感的依托,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准则,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境界;树立竞争意识、主体意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品格,同时具有厚德载物的雅量,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关心人、帮助人、与人合作;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情趣高雅,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具备参与未来竞争并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内在精神力量;具备现代社会的一般技术规范、社会规范,如人道主义、科学精神、环境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全球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国际合作意识等等。
  其次要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磨砺自己。不深入到工厂基层,不能体会到工人的艰辛;不深入到农村的基层,不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不深入到社会的基层,不能深切体会社会竞争的残酷。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也要学会磨练自己。不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怎样感知集体活动的酸甜苦辣?不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哪里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不严格服从学校纪律,你如何去找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不去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你如何让集体关心、关爱你?健全的心态是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正如一句话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岭外香。”
  同学们,历史并未许诺给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实际上,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血与火的洗礼,顶着电闪雷鸣,冒着风霜雨雪,才走进了21世纪。“强国”在于综合实力,“强人”在于综合素质。21世纪中国的升腾取决于作为新生代的你们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在此,我要呼吁:让我们齐来植绿心灵的荒漠吧,愿新世纪的太阳在你们的心中升腾!
  在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后,日本人曾放出“中国的下一代仍然不如我们”的刺耳狂言,在此我要问一问在场的各位:你们承认吗?你们服输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