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定段首概括语,让你短文得高分
作者:湖南宜章一中 曹金华 黄文娟 时间:2007/10/9 22:14:0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70
一、 摘录整合式
摘录整合式就是从概括文章内容入手,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整合出每段的段首概括语。此方法只要求具备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
(一)2005年湖南命题组给出的四篇鉴赏示例中就有三篇这样的文章。可见命题者最初也不想太为难学生,只要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并概括相关要点就可以了。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第二段:本文开头,女佣“捏弄着围裙”的动作、“为难”的神情、“他不肯接见你”的言语,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畏惧,表现了贝多芬失聪后孤傲的性格。
第三段:文章对客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是对贝多芬形象更深入的刻画,使读者对贝多芬的了解和认识大大推进了一层。
(二)2006年优秀例文及短文标杆
明暗两线交错成文
一一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在山阴道上》一文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在谋篇布局上,文章以明、暗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使文章条理清晰,布局精巧。
首先,文章以我游绍兴的过程为主线,以地点的切换布局全文。由在汽车上所见之景入笔,开始游程。“中午到了绍兴城”后踏上了“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再从鲁迅先生幼年所住的“古老朴素的房屋”到“青草萋萋”的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著名的山阴道”,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跟着作者游曳在这和平、美好的绍兴古城,尽享其美的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气息。
其次,文章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及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为暗线,与明线交错成章。从“故乡”起笔,写游历过程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添入“好的故事”,这一条线索不仅使文章更有层次,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加深文章的深度。
明暗两线的自然交错,使文章一气呵成,相映生辉!
【点评】这是短文标杆之八。此文紧扣题目,回归文本,从游踪与情感两个角度概括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简洁的语言,朴实的方法,被评满分卷16分。
二、直陈手法式
文章有法,这里的“法”就是指表达技巧。直陈手法式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找出文章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运用相关术语进行概括。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术语积累和理解,考前多看看术语和范文,一般的学生都应该能掌握这种方法。
(一)2005年鉴赏示例
“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其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其二、由远及近,逐层深入
其三、虚实结合,传神写意
【点评】这里的“以形写神”、“由远及近”、“虚实结合”都是表达技巧,不过后面还加了表达效果的术语“形神兼备”,“逐层深入”、“传神写意”。
(二)2006年优秀例文及短文标杆
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那日、那水、那云……所有的景物在作者笔端都显得灵动奇妙,一切都得益于其景物描写的三“妙”。
其一,精妙的拟人修辞。句首那“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吗?”开篇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写阳光“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突显了其关怀与慈爱。湖水轻拍,像赞同我的决心更表达其善解人意。
其二,巧妙的情景交融。景本无情,但人有意。于是,从那“欢笑的风,赛跑的远山”表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而“青石铺成的古老街道”又表达了作者严肃又欢愉的内心世界。
其三,绝妙的对比手法。近观湖水,远眺奔腾之江,“水和云都融成一片混沌”。远与近的对比凸显了景物的细腻与恢宏。近代的昏沉如夜,如今的生动美好.历史与现在的对比暗示着通明的未来。
总之,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人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全文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绝!
【点评】此文运用效果加手法的格式,构成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行文流畅,概括精妙,很容易拽住了阅卷老师的眼球,赢得了满分卷。
三、分析效果式(深入分析,概括出所用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分析到位,评价中肯是优秀赏析短文的共同之处,这里的“评价中肯”就是指所用手法的效果和作用。如果能把所用手法的效果和作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放在每段的开头,这无异于给每段安上一双漂亮的眼睛,让你的短文增色不少。这就是分析效果式。这种方法的要求比较高,对一般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语文素养比较高的同学却是一个展示语文能力的机会。
下面是2006年的两篇标杆作文。
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这篇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尤其是联想的巧妙运用,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使文章榫接自如。
虚实相生,如真似幻。作者在参观鲁迅的古朴的房屋时,并不只是简单陈述房屋的摆设,而是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了鲁迅幼年的生活,想到了鲁迅离家时的情景,在这样虚与实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和他们居住的房屋,也在真实与虚幻中使文章更显丰富。
神思飞越,浮想联翩。作者的思绪总是在不断地飞越,在返回的路上,当作者经过山阴道时,又不禁联想到了鲁迅的《好的故事》,作者借用其中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和平的画面,这其中暗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巧妙地运用联想,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用联想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用特写镜头推至读者面前,读后仍回味无穷。
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在山阴道上》以作者游览“故乡”的行程为主线,串起对鲁迅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思考。其中的景物描写是非常精彩的一笔。
景随情迁,情景交融。初撩窗幕,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而当我决定出行时“湖水轻轻地拍岸,天空也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显示出我的出行的决心;而“清风送着月桂的芳香”则用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我出行时喜悦的心情。
妙用修辞,生动自然。风在欢笑,“远山像一起一伏跟着赛跑”“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刻画了风景之美,也使文章更加生动自然。
诗意的描写展示诗意的景物。“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向东长逝,水和去都有融成一片浑沌”贴切细致的描写展示江水如画,长短句运用更使文章音韵和谐。
《在山阴道上》以莫高超的融情入景手法,巧妙的修辞与诗意的描写将我们展示了山阴的如画风景,为文章增色不少。
【点评】这两篇文章都紧扣赏析要点概括段首概括语,把握准确,新颖优美,“神思飞越,浮想联翩”“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景随情迁,情景交融”“妙用修辞,生动自然”“诗意的描写展示诗意的景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分别赢得了16分和14分的高分。
文章有法,文章赏析短文的写法更是如此。只要掌握了段首概括语的拟定方法,文章赏析短文就成功了一半,得高分也就不难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