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业生的心理调整
作者:商河二中 王在禄 时间:2007/7/16 8:27:3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43
心理状态不好主要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精神压力的来源归根结底有两种,即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内源性压力来自于学生自己过于看重高考成成绩,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是神经过敏性的多疑。外源性压力主要是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有给学生造成的压力,比如班级中同学关系的不和谐,教师或家长殷切的期望和热切的关注,甚至天气的变化等,都能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调整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科学地释放压力,和谐的处理个种关系,进而使心态最大限度地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鉴于上述缘由,调整心理状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同客观环境的关系;调整同他人之间的关系;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首先,作为毕业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天气变化,学校环境,班级氛围等。不是靠个人能力和努力可以改变的,那就认可眼前所有,努力适应环境和变化,把消极的条件当作积极的因素来对待。下雨了,天气凉爽,学习更适合;天气热了,血液循环快,学习效果好。天冷,使人头脑清醒;风大,让人意气风发……不管遇上什么变化,都要朝积极的方向考虑,排除心理上的阴影。一个人所在的学校和班级不可能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有可能是让人不太满意的,甚至是较差的。既然处在了这样的环境,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变不利为有利。一个人责怪怨恨环境,不仅不能改变环境,反而会抑制自己的才能发挥。如果把一切不利看成是考验自己毅力和能力的绝好机会,就能稳定心态,不断进步,进而取得理想成绩。
其次,作为毕业生,还要特别注意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和谐自然。这要涉及到和师长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关系。
⑴ 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抱有殷切的希望,因而关注较多,甚至可能会给学生制定不太切合实际的目标,而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思想压力。学生也觉得不进一步努力会对不起家长,对不起老师,于是拼命的学习,违背了科学规律,进而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生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善于给自己减压。不要在师长面前夸口,也不要一味地拒绝别人的关注,抱着一颗平常心,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只要无愧我心就行。
⑵ 学习上的压力,可能会使同学们的情感变得脆弱,关系变得微妙,甚至恶化。那就要学会宽容,学会坦诚相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学之间,本无冤仇,可能是因精神紧张、神经敏感而造成误会。因此,除了认真学习,适当交流也非常必要,既可以消除误会,加深感情,又可以有效的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学习。
⑶ 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可避免在某些细节上触犯某些规定,这时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能觉得毕业生特殊不服管教。应该心平气和地解释或道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不影响学习为原则。试想,如果与同学闹矛盾,都会影响我们情绪不良好多天,何况和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在即将毕业的一年里,时光贵如金,千万不要无谓的浪费时间。
再者,是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有的学生把考试升学看得过重,因而形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一进考场就紧张;也有的心理状态不稳,考好了沾沾自喜,心浮气躁,考差了又一蹶不振;还有的因受了一次挫折就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嫉妒别人等,这些都属于心里有障碍。①克服心理障碍,关键在于自我减压,不要把升学作为唯一出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随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兴起会越来越多。把升学看淡了,压力减小了,心里轻松,反而会有助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②克服心理障碍,还要摆脱心理定势,不要被某种不良意识所控制。比如,有的同学初中数学基础差,就认为自己数学永远是劣势,一考数学就不自信。其实不管哪一科,哪一章节,只要努力弥补,科学训练,都可以变劣势为优势,或者至少不拖后腿。③考试过程中还要保持符合科学规律的心理状态。考试习惯于从前往后做题,本无可非议,只是有的同学遇到个别难题不会绕过去,做不出来心里不舒服,这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考试,应该是最大限度得分而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绝不是仅是为了做出某一个题。正如收获庄稼,应该先收获肥沃土地上的庄稼,然后是一般土地上的庄稼,最后才是贫瘠土地上的庄稼。谁也不会把力气重点放在贫瘠的土地上。
当然,调节好心理状态,关键在于学生本人,而家长和老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因此,调节好学生心理状态,需要家长、老师、亲属、管理人员等和学生加强交流,爱而不溺,严而有度,运用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度过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