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道小题,约8960字。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下列个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cm、5cm、11cm B. 4cm、5cm、8cm C. cm、 cm、 cm D. 2cm、3cm、6cm
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 计算较小两数的平方和,看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若等于,则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
解答: 解:A、因为42+52≠112,故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
B、因为42+52≠82,故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
C、因为 2+ 2= 2,能围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正确;
D、因为22+32≠62,故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
2.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考点: 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 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
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
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4 B. + = C. ÷ =2 D. =﹣15
考点: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加法及算术平方根的知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A、 × =2 ,故A选项错误;
B、 + 不能合并,故B选项错误;
C、 ÷ =2 .故C选项正确;
D、 =15,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加法及算术平方根,要熟记运算法则是关键.
4.对于一次函数y=﹣2x+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若两点A(x1,y1),B(x2,y2)在该函数图象上,且x1<x2,则y1>y2
B. 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C. 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y=﹣2x的图象
D. 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4)
考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A、若两点A(x1,y1),B(x2,y2)在该函数图象上,且x1<x2,则y1>y2,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
B、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不经过第三象限,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
C、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y=﹣2x的图象,所以C选项的说法正确;
D、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4),所以D选项的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从左到右上升;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从左到右下降.由于y=kx+b与y轴交于(0,b),当b>0时,(0,b)在y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当b<0时,(0,b)在y轴的负半轴,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5.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
居民(户) 1 3 2 4
月用电量(度/户) 40 50 55 60
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55 B. 众数是60 C. 方差是29 D. 平均数是54
考点: 方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解答: 解:用电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60,60,60,60,55,55,50,50,50,40.
A、月用电量的中位数是55度,故A正确;
B、用电量的众数是60度,故B正确;
C、用电量的方差是39度,故C错误;
D、用电量的平均数是54度,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6.已知▱ABCD中BC=8,点P是BC上的点,E、F分别是AP、DP的中点,点P在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那么线段EF的长( )
A. 逐渐增大 B. 始终等于16 C. 始终等于4 D. 不能确定
考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C=AD,由题意可知EF是△APD的中位线,进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
解答: 解: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8,
∵E、F分别是AP、DP的中点,
∴EF= AD=4,
∴点P在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那么线段EF的长是定值为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正确的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关键.
7.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点C在直线AB上,且S△BOC=2,则点C的坐标是( )
A. (﹣2,﹣2) B. (﹣2,﹣6) C. (2,2) D. (2,2)或(﹣2,﹣6)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A(1,0)、点B(0,﹣2)分别代入解析式即可组成方程组,从而得到AB的解析式;设点C的坐标为(x,y),根据三角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